NO.1菲茨定律
它由保罗.菲茨在1954年首先提出,具体内容为: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来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
T = a + b log2(D/W+1)
其中:T代表完成移动所需的平均时间,a代表光标开始/停止时间,b代表光标的移动速度,D代表从起点到目标中心的距离,W代表目标的宽度。
总而言之:目标越大,指向越快,时间越短。同样地,目标越近,指向越快,时间越短。也就是说,定位一个目标的时间,取决于目标与当前位置的距离,以及目标的大小。
菲茨定律对我们设计上的启示:
按钮等可点击对象需要合理的大小尺寸,将用户最有可能点击最想要点击的按钮尽量放大。
NO.2席克定律
Hick’s Law(席克法则)中说道: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其中a=与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 b=根据对选项认识的处理时间(从经验衍生出的常数,对人来说约是0.155s)。
转换成我们听得懂的语言就是:当选项增加时,我们做决定的时间就会相应增加。
席克定律对我们设计上的启示:
产品的结构尽量简洁明了,把与做决定有关的选项减到最少,以减少所需的反应时间,降低犯错的概率;也可以对选项进行同类分组和多层级分布,这样用户使用的效率会更高,时间会更短。
NO.3 7±2法则
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 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会回忆出5~9个单位,即7±2个,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效应。这个规律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观察到的。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
用户使用导航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种需求往往非常急切,请不要认为每个用户都会像挖宝一样孜孜不倦,如果还不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关掉浏览器跑掉了。简化你的导航使它尽可能的少于九个会让用户对于网站的内容一目了然,更快捷也更加有效。
7±2法则对我们设计上的启示:
1.导航或选项卡尽量不要超过9个;
2.如果导航或选项卡内容很多,可以用一个层级结构来展示各段及其子段,并注意其深广度的平衡;
3.把大块整段的信息分割成各个小段,并显著标记每个信息段和子段,以便清晰的确认各自的内容。
NO.4格式塔法则
当对象离得太近的时候,意识会认为它们是相关的。
格式塔法则对我们设计上的启示:
接 近原则可以应用于页面内容的组织,以及分组设计中。对于引导用户的视觉流及方便用户对界面的解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接近原则对同类内容进行分组,同 时留下间距,会给用户的视觉以秩序和合理的休憩。 设计者们也经常使用分组框或分割线将屏幕上的控件和数据显示分隔开。
NO.5泰思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
该定律认为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了这个点过程就不能再简化了,你只能将固有的复杂性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如对于邮箱的设计,收件人地址是不能再简化的,而对于发件人却可以通过客户端的集成来转移它的复杂性。
NO.6防错原则
防 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疏忽。通过改变设计可以把过失降到最低。该原则最初是用于工业管理的,但在交互设计也十分适用。 如在硬件设计上的USB 插槽;而在界面交互设计中也是可以经常看到,如当使用条件没有满足时,常常通过使功能失效来表示(一般按钮会变为灰色无法点击),以避免误按。
NO.7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原理也被称为“简单有效原理”。后来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形式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功能相等的设计,那么我们选择最简单的那个。简洁的页面能更好地传达出你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奥卡姆剃刀原理对我们设计上的启示:
1.只放置必要的东西
简洁网页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只展示有作用的东西,其他的都没有。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提供给用户很多的信息,你可以用“更多信息”的链接来实现这些。
2.减少点击次数
让你的用户通过很少的点击就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要让他们找一个内容找得很累。
3.“外婆”规则
如果你的外婆(其他老点的人)也能轻松的使用你的页面,你就成功了。
4.减少段落的个数
每当你的网页增加一段,页面中主要的内容就会被挤到一个更小的空间。那些段落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而是让顾客们知道更多他们不想了解的东西。
5.给予更少的选项
做过多的决定也是一种压力,总体来说,用户希望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思考的少一点。我们在展示内容的时候要努力减少用户的思维负担,这样就会使浏览者使用更顺畅,心态更平和。
交互设计七大原理解析http://www.siweiw.com/sjinfo6670.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