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与摄影旅行·在路上知途乐
一路黔行—黔东南之岜沙攻略篇

一路黔行—黔东南之岜沙攻略篇

作者: 珊珊三丫头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09:11 被阅读12次

    岜沙概况

    岜沙隶属贵州省从江县,岜沙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

    岜沙交通

    从江县城所在地名为丙妹镇,老城在江对岸,新城在 312 国道上。从江是去往岜沙苗寨、小黄侗寨的必经之地

    从江县城到岜沙苗寨只有七公里路,可以租车或可以拼车或面包车。

    榕江到从江的班车不经过岜沙,要到岜沙的话都要先到从江,然后再找车去。岜沙回从江,可在路边拦便车,这里也有经过的车到加傍梯田。

    岜沙苗寨个人旅行小贴士

    1、岜沙的特色:相对于西江千户苗寨,相对比较宁静。到村里各处多转转,会有意外的发现,比如凉禾架、祖母石、整条小树木挖成的楼梯。到岜沙镰刀剃头这一节目很震憾,其它节目一般。

    2、游玩时间:岜沙很小,只是一个小村寨。如果是纯观光,半天时间够了。如果你想深入体验,可以入住。

    3、食宿:可住当地村民家中,食宿一体。有带独卫和不带独卫的住宿可供选择,但选择不多

    4、照相:注意照当地人要收费,他们通常在合照完后跟你要钱

    5、费用:门票 30 元 / 人(很多时候没有人守着,直接进去),表演包场 800-1000 元 / 场。观看民俗表演 30元 / 次,表演包括寨门迎客、祭祀神树、歌舞芦笙、剃头结婚;寨中的村民表演打枪 20 元 / 次。

    5、导览图

    岜沙概况

    酸汤牛肉/鱼、糯米饭包香猪肉

    岜沙的理解

    从“岜沙”这个词的原义,就可以窥见树和岜沙人的关系。

    “岜沙”的“岜”不读ba,而是读bia,同样是平声,一声bia沙,我们彼此心领神会,感觉它的独特、原始和地道的土味。

    “岜”字是汉语借古壮字,壮侗族语言中意思为石山。苗语是“分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意思;“沙”是杉树多的意思,后人将“杉”写成了近音“沙”。

    完整的意思不难明白,“岜沙”就是草木旺盛的地方。

    岜沙的传说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

    后来有人研究,应该是秦汉时苗族迁徙到这里的。他们被迫迁徙到深山处,基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苗族人枪不离身刀不离腰。

    岜沙三宝

    岜沙三宝,包括发髻、火枪和古树

    岜沙的枪

    在来岜沙之前,我认为最后的枪手部落是否只是一个旅游卖点,去到之后才证实是真实的,虽然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禁枪,但是岜沙可能是中国唯一获得批准个人佩戴枪支的寨子,岜沙人的火枪得到了政府的特许。

    岜沙人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十几、二十多米的火药枪,也可以说就是传统的土铳,他们的枪来自黔东南州黎平县贯洞、龙图一带师傅打造的,岜沙人特别珍惜老枪,甚至一代代传下来的,成为重要的传家宝。

    岜沙的发髻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头部四周的头发剃光,顶部留有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它成为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连孩子都知道头上留的发髻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男人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不过我们见到的男人都包着头巾,只有参加表演的小孩子才能见到“户棍”。

    这里的男人虽然个头并不高大,但个个非常精悍,他们身着青衣,腰间佩刀,肩上扛枪,十分像是古代的武士。有人说岜沙的武士颇有几分电影中日本武士的神韵,其实,应该说日本的武士与岜沙的武士有许多相似之处。据传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人研究日本人的祖先是否与岜沙人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查过很多资料,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印证,估计也是一种传说,但是他们与日本武士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岜沙的树和树葬

    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和树林的荫庇,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而山头的树木也被视为了岜沙的神木,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所以对树木保护得很好。

    岜沙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里,亭前的香炉冒着袅袅青烟,亭子中央用围栏围着,那株被村民称为“神木”的香樟树根还在,直径一米多的千年“神木”主干则早已在1976年送到了北京,用于建造毛主席纪念堂。当年要砍这株树时,据说村里的百姓个个哭天呛地。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株比祖先比性命更重要的树,一代又一代护佑着岜沙苗寨,谁能下得了手砍?最后还是外乡人过来砍树,当这株香樟木被汽车拉走时,全村的人站在路口无不泪流满面。国家还是体恤百姓的,拨了给村里,于是造起了这座纪念亭。

    一个外乡人永远也不能体会岜沙人对于树的情感和依赖,岜沙人是不砍树的,那怕是修剪一下枝丫,在他们的观念里,每一株都是依附神灵的“风水树”。他们信奉万物有灵,这些树是他们的神灵和自然图腾。

    在岜沙,一个人出生后,其家人要为他种上一株树,直到他生老病死的那天,再砍下他出生时种下的这棵树,作为他(她)的棺木,下葬后,在墓穴上再种上一棵树,表示先人的生命与树同在,生命在自然中永远不死。(后面文章将详细介绍树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路黔行—黔东南之岜沙攻略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qg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