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乐的早起
早上,我的孩子醒来已经不再是用哭声来唤醒我了。如果发现我还没醒,他会“妈妈,妈妈”地叫我。直到看到我睁开眼睛,他就会非常开心地对我笑,激动地要我抱他!我总是无法拒绝他,抱过来亲亲他的头,问一声早上好。
随后,我也会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情感。“宝贝,你也kiss 一下妈妈跟我问好吧?”我用手指指自己的脸。只要没有其他新的东西吸引开他的注意力,通常他也会笑着把脸凑过来碰碰我的脸,表示他的问好。这成了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的一个快乐仪式。
二、伤心的分别
每天早上,我都会把孩子爸爸叫起来陪孩子,所以孩子和爸爸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可是到了爸爸要出门上班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地敏感。只要看到爸爸背包,他就立马爬过去找爸爸抱他。而不管他怎么黏住爸爸,最后爸爸还是要出门,把他抱给妈妈,这让孩子哭得很伤心。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分离焦虑的表现。
爸爸可能是不忍心看到孩子哭,所以常常想悄悄地溜走。我总是会让爸爸一定好好地给孩子道别,或者亲亲他,或者抱抱他,并且告诉他“我要去上班了,晚上会回来的。”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哭得那么伤心了。
三、兴奋的发现
孩子小一点儿的时候,每每看到路过的狗,总会很兴奋地用手指指,朝我叫喊。我告诉他,那是狗狗Dog。后来有一次,我们在小区里转悠的时候听到类似小狗狗“嗷嗷嗷”的叫声。凑近一看,原来绿化带里藏着一只很小的狗幼崽。孩子很激动地一边伸手一边摞摞屁股,期待地望着我,想要我去把它抱起来。我告诉他这可能是走丢了的小狗。没过多久,果然有人找来并且认出了这只小狗,说它可能是从她家五楼阳台摔下来的,没想到还活着。
我的孩子对这种幼小的动物,有一种想要保护它们的同情心。看到小区里的流浪猫怀孕了,我拿吃的去喂它。孩子总会看很久,舍不得走开。
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丰富孩子对世界其他生命体的初步感知,我经常带孩子去逛动物园。孩子也正在一点点丰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且每次有新的发现,他总是会很兴奋。
四、看得见的同理心
由于我经常带他逛动物园,孩子已经认识了好多动物。家里也有好多动物的玩偶。每当我向他问起你的什么动物在哪里呀,或者指着书上问他哪里有什么动物呀,他一般都能指对。当我请他帮妈妈把什么动物拿过来,他也很乐意去帮我拿过来。只是幼儿的情感难免不稳定。有时他玩着玩着,就会把动物扔下去,而且扔得很开心。
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弱弱地告诉他,“宝儿,你这样做,动物会很痛的,你看它快要哭了,你快去抱抱它,安慰安慰一下它吧!”他总是会很积极地爬过去把动物抱起来亲亲它,抚摸它。
当他开心激动而拍打爸爸时,我告诉他“爸爸难过了,因为你把爸爸打痛了,快去抱抱爸爸,安慰爸爸吧!”孩子也会富有同情心地去安慰爸爸。我很开心看到孩子的同理心一点一点地表现出来。
五、自主的欲望
孩子慢慢表现出一种自我意识和自主的欲望。比如,当我玩一种乐器的时候,他总是会快速过来自己把玩一番,而且不喜欢别人干涉他的表演。我开始玩非洲鼓,我的孩子就会观察一下,然后爬过来跟着拍打。我玩话筒唱歌,他也会把话筒要过去模仿着吼一段。哪怕他拿反了,我想要给他纠正过来,他也会把我的手拿开,以此来拒绝我的纠正。自己照样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只要没有什么安全隐患,我都会尊重他的自主意识。
在外面玩的时候,当我询问他,要不要回家呀,他总是会以他的方式回答我,要么嘟嘴摇头,要么索性继续他的探索。直到他自己玩够了,不愿意玩了,他才会主动找我,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他要回去了。
小结: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的情感不再只是满足于吃喝拉睡了,而是需要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构筑一个健康的心理空间。孩子的情感往往伴随着不稳定、冲动和易变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慢慢地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