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师专业阅读与心智成长
[读记]20170311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

[读记]20170311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

作者: 卓韵 | 来源:发表于2017-03-11 13:14 被阅读277次

    朱自强教授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一书,在我桌面的待读书山已有数月,屡屡抽出来准备开读,封面插图很美,童心十足,然而书名中的“儿童文学”四字又让我望而生畏,没有勇气翻开。到底不是中文系专业,虽执教语文七年,我以为文学等同于名著那一类,大部头,谈论文学教学法的专著更是语言晦涩,理论高深。

    [读记]20170311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

    3月3日星期五,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大朗第一小学举行,第四小组组员汇报读书心得。从各位老师的分享中,我才认识到“儿童文学”其实不遥远,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离不开儿童文学,童谣、儿童诗、小说故事等等都是儿童文学,教材里大部分课文也是儿童文学。

    当天老师们的汇报最吸引我的是朱自强教授对工具论的质疑。09年初入教坛,初晓语文教育的工具论,实在不能接受,还曾写下自己的质疑:今之授者奉“双基”至上,重工具性语文之见,予略有微辞。余本好学,守戒律,遵规距,而于大学得教授授,听其闻,从其言,方悟人之心无定法,社会以规距定之,得恶果,而论教育,本教无定法,皆需随机应变,循自然而佳。如此,余欲随其天性,敏锐其目光,成熟其心灵,不欲授之行动之法而成事之态度无踪。昔谓之文豪者,众生以为其饱读诗书,而仿效之,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理,何虑无洞察人世之力者不在其列,览诗书不解其魂者不在其列,能写会道如市井商行之徒不在其列?余今下随命而行之,欲促学生之成长进步,惟变通余法,近主流而得狭道求生。

    当初我立志“近主流而得狭道求生”,几年来确实推崇海量阅读和经典素读,不走主流教学之路,却感觉颤颤巍巍。身边人人都奉工具论至上,我也被动摇,曾思考过语文是不是可以用像数学一样用公式来表示,X+Y=Z,孩子们学习句式,然后套用自己的事例,还写过小论文《尽用课本图文开发写话资源》,有这样的表述:“低段写话教学中,教师应把句式的训练作为重点,利用文本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规范。”我还曾设计指向写作的《生命 生命》阅读教学,自以为体现了多少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回头看看,都是奉承主流工具论的拼凑之作,没有多少自己的真心,也确实不符合我理想中语文教育。

    最近,重新认真思考句式学习的问题,却没有理论支持,因而不成气候,不成系统,不清不楚。

    工作室活动中伙伴们分享的朱自强教授的建构论让我阔然开朗。

    [读记]20170311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

    活动结束后,我开始翻书。3月3日至3月10日,花了七天的早起阅读时间把全书翻书,对于将近500页的内容,七天,几个小时,确实称不上“读”,只能说翻一翻。

    “语言的习得和运用是建构的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实体对象的‘语言’摆在那儿,供儿童‘训练’而学会‘操纵’。”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操纵’一个工具的能力,而是学习语文建构、创造意义,进而发展心智世界的能力。”

    书中提及斯宾塞主张“让孩子寻觅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孩子把范文当成模仿对象,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他被迫用他人的语气和思路说话,就像模仿他人走路的样子,到最后他可能连路也不会走了”。

    语文教育首先要指向孩子的心智世界,丰富语言,丰富内心世界。书中405页谈到有孩子质疑《夸父逐日》的真实性,他分不清故事与现实世界,他以为书中的故事不真实,就是“小坏蛋编的”。

    童话、寓言都需要前期的播种,幼儿期听故事、读故事的体验,直接影响了孩子在儿童期进入儿童文学世界的能力。当学生阅读《夸父逐日》这类神话故事的体验处于个位数时,“天真的阅读”很困难,形式的教学同样也非常困难。发现语言魅力的能力与写出相似语言的能力应该是两回事,语言形式教学应该是重发现,重感受,而轻模仿。“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别说孩子,成年人也未必能读懂童书。

    我也从来没有喜欢过童话,年幼不曾接触,成年后就更加远离。理论上知道那是儿童阅读不能绕过去的素材,情感上却无法体会它的魅力。两本书解释了我这样童话盲。松居直《幸福的种子》中谈到四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识字,却没有无法爱上阅读,因为他们理解不了文章的意思,年幼没有进入图画书或者口述故事的世界,年长后就缺乏此类背景知识(想象能力)。年幼无知时候接触天马行空的文学作品,构建丰富的心理世界,及至成年,想象力才不受限。

    第二本是《阅读整理学》,也是日本学者的著作,其中也谈到两种阅读类型,一种是阅读已知知识,别一种是阅读未知知识,当看一段文字,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串起来却不知所云,这便是在阅读自己的未知领域。平常消遣阅读我们一般会选择第一种,轻松驾驭。教材阅读是属于第二种类型的,这种阅读需要老师指导,但是前提是阅读者本身也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越丰厚,指导的效果越好,背景知识越单薄,同种指导也不见效。最近一位同事提出疑问,三年级孩子刚接触绘本,翻几下就觉得读完了,没意思,感觉还不如文字故事书,是不是绘本已经不适合他们了。其实并非不适合,而是他们缺乏读图和图文结合的能力,缺少相关的体验自然缺乏相关的技巧。缺,不代表不需要。他们表现出能独立阅读文字故事书,不过可能只是片面的,在此前没有阅读基础,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心理世界,也是走不进幻想文学作品的,甚至连童话也走不进,他们的阅读范围会停留在写实的趣味性强的校园小说中,无法读懂的科普文学和历史文学,也难以理解文学名著作品。

    背景知识的增强,文学阅读的能力培养,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广泛的阅读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年幼时,“磨过耳朵”,在成长过程中,海量阅读。

    《小学儿童文学教学法》里面还有很多宝贝,朱自强教授的理论很棒,解答了我的疑惑,同时还要细细咀嚼体会,比如天真的阅读,比如如何提问更有效落实文学形式教学,文学形式与工具性的差别……太多思考。

    当然也有保留意见。比如经典素读,不求甚解的记诵,脱离孩子生活语境的文字,我仍然觉得可以教学。童年课文中所记诵过的诗词也好,散文也罢,全都忘记,但这几年学习过的吟诵调,却仍然深刻,时时回旋于脑海,时时脱口而出。诗词格律和吟诵,太美,太精致,舍不得不教给学生。

    Anyway,这是一本巨著,阅读中确实把语文教学理清了不少,不过语文确实是很庞杂的体系,需要深思、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记]20170311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sa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