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蛤蟆先生进入到“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行事。
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三位一体形成人格的结构。
成人自我状态下,你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能够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惑,
你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儿童自我状态下,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
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无法学到新东西。
父母自我状态下,你会用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
固执己见地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
不愿留给新知识和新理念以成长的空间。
在以上两个状态下,你几乎不需要去思考,
因为身体的本能反应让你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
更像一种条件反射,好比在巴甫洛夫的实验里,
狗一听到铃响就会流口水,
因为他们学会了把铃声和喂食关联在一起。
把所有不好的结果都归咎于他人并责怪他人,
这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
成人自我状态需要主动进入自我探寻,
它的形成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
在这里你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认识到你对自己拥有自主权,
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去责怪他人。
别人是不可能进入你的脑袋,强迫你产生任何情绪的,
他们也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说来,你感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其实是自找的,
你要从过去的人生里挣脱出来,去寻找当下的自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笔记梳理汇总:
第1-5章回到童年理解自己
第7章愤怒一定是带攻击性的吗
第8-9章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
日更进度条:144/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