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越过内心那座山》(2)

听书《越过内心那座山》(2)

作者: N4098河南宛城 | 来源:发表于2024-07-18 10:58 被阅读0次

作者曾这样调侃:没有人能说奥斯维辛是一份礼物,但是到了我今天这个年纪,我觉得我得把它视作生命给我的意见意外的礼物,一次相当大的考验。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那接下来就来看看这十二个不同的牢笼。

第一个牢笼叫做受害者心态型牢笼。通常说的话是“为什么是我?凭什么发生在我身上?”尤其是收到不公正对待时,这样的心态会让我们做出很多强烈的反应,甚至会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走出受害者心态牢笼的方法是①学会以平和地胸襟来应对这些糟糕的事情。事情已经发生了,埋怨后悔自责愤恨无济于事,这些情绪会让我们的大脑停止思考,进入一个死循环出不来。如果你能接纳这件事,去思考“我知道现在这事发生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②要学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吗?对我或者我的孩子我的家人会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能够让我们清醒很多。③一个人一定要学会面对孤独。因为当我们有这种受害者心态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怕自己被排斥,但是,只有你自己能够跟你一辈子,其他人都没法跟你一辈子。

最糟糕的事,只有我们接纳这件事,我们才能够进入生活的其他部分,才能够相信明天会是另外新的一天。

第二个牢笼叫做逃避型牢笼。我们今天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吃药来让我们感受不到那个负面情绪,但是作者艾格尔当年在奥斯维辛的时候,是不会有人给他们百忧解的,在那个时候,她必须面对每天加诸身上的痛苦,不但有肉体的还有精神上的,甚至还有死亡的威胁。我么可以想想他们是怎么多过来的,所以只有面对这种感受,才有可能真的解决他。因此,在二战结束后30年,艾格尔鼓起勇气走进了奥斯维辛纪念馆参观。去面对曾经的苦难,然后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细细的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告诉自己:我有权利这么做,我不会让那个伤害我的人的能力变得那么强大,犯错的是他,而不是我。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去感受自己车才能真正地治愈自己。

第三个牢笼叫做自我忽视型牢笼。我们在很小的时候都是很无助的,甚至有时候父母会开玩笑说不要你了,当你真的找不到父母了,你就会着急的哭这种由于我们害怕被抛弃,我们就会特别自已别人的看法别人的意见别人会怎么说,这样的人就很容易进入自我忽视型牢笼。你得学会爱自己,要找一些时间来照顾自己,去交一些好朋友,去吃好吃的,给自己放假,去感受美好,真正对自己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有了余力你才能够去从容的去帮助别人。

相关文章

  • 越过内心那座山

  • 《越过内心那座山》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越过内心那座山》,这本书的作者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我为什么喜欢讲年纪大的人写的书...

  • 越过内心那座山

    «越过内心那座山» 这本书主要围绕着四个心理学原则。 1.习得性无助。 2.认知行为疗法, 3.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

  • 《越过内心那座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被自己或有心或无意隐匿起来的心结。本书作者——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心理学家伊迪丝·伊娃·埃...

  • 越过内心那座山阅读随笔2

    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心智的僵化状态,它将你困在过去、困在痛苦中,让你总是在思量自己的失败和损失,总是在头脑...

  • 《越过内心那座山》解读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作者伊迪丝·埃格尔,是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

  • 读《越过内心那座山》

    我是被书名吸引的,我也有内心里想要越过的“那座山“。 这本书的作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 《越过内心那座山》读书笔记2

    接上篇 第七个牢笼叫作僵化思维型牢笼。 人没有必要非得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个就叫作心理灵活性。心理灵活性...

  •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1,最糟糕的牢笼,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2,学会习得性乐观! 3,改变自己对外部...

  • 读《越过内心那座山》有感

    文/鲁晨慧 2022.11.16 今天读的这本书叫作《越过内心那座山》,作者,作者伊迪丝·埃格尔,是一个匈牙利裔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越过内心那座山》(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sl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