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本心,方得水清

作者: 鱼日日 | 来源:发表于2017-11-04 16:46 被阅读10次

                              ――读《沧浪之水》有感

          故事以父亲的逝世为开头。从“我”和旁人的视野来看父亲,他是个“好人”,一个有名的乡间医生。他对事情坚持自己的原则被权利威逼也不妥协。他被批判被下放也不怨恨更以宽容待人。他死时一整个村的人都为他送葬。这样的“父亲”在我们眼中是正直的值得敬佩的,在池大为心中更是做人的标杆。但是他像父亲那样的行事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的不争不抢显得无知浅薄,他的身上总是带有知识分子常有的自恃清高和自为傲骨,他不屑于与丁小槐虚与委蛇,不乐于与马厅长阿谀奉承,“我在内心把那些将物质的享受和占有当作人生最高目标的人称为‘猪人’,在精神上与他们划出了明确的界线,并因此感到了心灵上的优越。”结果就是不但容不进社会这个大圈子更被人所排斥孤立。

    守住本心,方得水清

        《沧浪之水》是一部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写官场之上的知识分子小说。主要着墨于池大为的个人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他的前半生是失败的,他骨子里流淌着和父亲一样的正直清高不服输的血液,因此就算是顶着北京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名号依然被分配去坐“冷板凳”。他愤怒、不甘;既而又为生活所迫:妻子抱怨,孩子生病,他无能为力但是权利可以,有权仿佛就能解决一切;于是在他的后半生他一路升上来最后坐到了卫生厅厅长的位置。池大为这一系列的遭遇让我们很清晰的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整体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多么惊人的变化,所谓的领导到底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自己服务。当然,我们理所应当的觉得的如果我们能够在那个地位我们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又会是什么,毕竟如果一个人处在权利的中心,成为了权利的奴隶,那么我们可能对待问题也只会从自己的切身利益来考虑了吧。

          阎真自己说,失去了精神追求,知识分子便不能再自称为知识分子。然而,就现实而言知识分子的清高一文不值,在这个现实的需要解决生存问题的世界里,一文不值的事情都不必考虑,因为它们对生存无用。这就是为什么池大为最后还是抛弃了他所一直坚持的,他倾尽半生来构建他理想世界里的秩序,但最后,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里,他不得不妥协。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池大为这个人之所以能够最终成功的上位,不是因为像丁小槐那样的捧高踩低做低伏小狗仗人势,而是因为他自身专业素养过硬,在沉寂的那几年一直潜心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研究,锻炼了一身过硬的业务能力;其次在准确的站对了队之后他确确实实的做出了一些政绩,比如和马厅长一起申报一个国家科研课题,组织了一次上档次的学术研讨会,帮助马厅长顺利申请下来了博士点。在顺利升任药政处的处长后将前药政处长退休后在农场行医治病的事进行了上档次的宣传,上了光明日报,将他树为了省卫生系统多年来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一个标志。再一件大事,就是顺利完成洪灾之后的防疫工作,并且顺利安排了马厅长在疫区向省委梅书记的汇报会,并且在电视台上专门对卫生厅的防疫工作进行了宣传。这之后不久,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同时马厅长领衔的博士点也批下来了,池大为也晋升为了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晏老师的几句话特别有道理,“那些人的气性景仰景仰是可以的,学是学不得的。我景仰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怎么样?”,“他们才气冲天,不可拘于斗室之内,性情独异,不肯垂首低眉伏小。他们是为社会不容的人,官场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必须出局。这成就了他们,又祸害了他们,他们的一生无不悲凉凄惨。”这是二十年前的卫生厅才子的总结,他当年也是一个池大为,一辈子都保持了这种性格,但希望池大为要改变。池大为在中医学会坐了四五年之后,决定脱胎换骨,为了妻子,为了儿子,他得挣扎,他得改变,不做一个好人,而要做一个能人。庆幸的是,他有这个潜质。

    在最开始我看这本书时对一些人物是有着复杂的情感的,仿佛是污染了知识分子污染了我们的社会,可是在慢慢的读完又仿佛豁然开朗了一般,不管这社会和人心有多复杂,我们要守着一块净土,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精神追求。水,有清,才有浊。守住本心,方得水清。

    守住本心,方得水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守住本心,方得水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tq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