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作者: 劷咩咩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09:19 被阅读79次

    对于南京的记忆始于六朝古都,止于南京大屠杀。印象里,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拥有如此厚重的历史的同时还经历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劫数。

    小时候,对于南京的记忆是甜蜜的,色彩斑斓的雨花石与各种叫不出名儿的小吃,交织成一个梦幻般的城市,总想着要亲自去这个城市去经历一番文化的洗礼。后来,对南京的记忆是沉重的,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血色的六周,三十万游魂的故土啊!

    張純如

    在知道这本书之前,我是先知道张纯如的,似乎与旁人有些颠倒。一位美籍华裔,出身书香世家,父母还是学科精英,有着完美的爱情,显赫的家世的同时,她几乎又是众人所羡慕的全才型女子,从计算器到新闻再到历史,她都涉及过,还达到过极致,有几分能文能武的感觉。有着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生,她却英年早逝自我了断,这让我困惑不已,也正因为此,我接触了她的一本着作《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灰色的封面给我一种沉重的即视感,遂不敢轻易翻开。在图书馆寻了一无人角落才缓缓打开扉页。

    《南京大屠殺》
    “遍布全城的帝王宫殿、奢华的陵墓、各种博物馆和纪念馆、鼓楼……如果在探访这座富足、拥挤和繁华的城市之前不曾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话,我甚至会怀疑它是否真的在这里发生过……”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很不巧,正是国家公祭日这天。这是一个该沉思该严肃该安静的日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然而,似乎除了南京,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日子,那个繁华的城市为它剥落华美的外衣,连天空也为它哭泣,阴阴沉沉地留着热泪,远离它的地方,却依旧红红火火欢欢喜喜,多么鲜明的对比,血淋淋的差异呵!几乎没有多少地方,为这个曾经受尽苦难的城市哀悼,除了,它自己。似乎南京大屠杀只属于南京,不属于中国,这让人心中莫名地泛起一股心疼。

    張純如

    在书的开头,张纯如谈到写这本书的原因,即——在美国没有一部系统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书,而令人感到更加惊讶的是,这并非缺少相关史料所造成的,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屠杀,堪比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人数的一场大浩劫,竟然没有人为它留下一点痕迹,它像是被世界遗忘了,可悲的是,仿佛,中国自己,也遗忘了。于是,这本书最初的模型,形成了。

    书中种种残暴的史实我已不愿再回想,也无力再说些什么,一个个字眼看到心中早已成了血色的痛,那几位帮助国人的外国使者,我是真的能感受到他们的救赎,就像辛德勒救了那么多人,最后还是抱着车子大哭如果卖掉它至少还可以多救几个人一样,他们中甚至有人以纳粹当人的身份去救赎苦难中的国人,到现在还记得那句话

    “他们有枪,有刀,有炮,而我,只有纳粹党的一个标志。”

    那种无力让人心痛。

    从某种程度上说,南京,也是被国人自己主动抛弃的。官员们早在日军到来之前便被要求离开,即使有士兵在城内遇到日本士兵也是主动放下武器而非放手一搏,妇孺都被遗弃在孤城里,日本人占领这座城市时,南京已经是一个连一辆车都没有的城市了。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突然发现,历史是何其地相似呵!

    世界可以遗忘,可为何中国,中国人自己,也不当一回事了?也许你没忘,只是记在心里,但我想,更多的,它果真是被忘了!有多少人看到这里的时候还能确定而又准确地说出公祭日的时间?

    这个世界犬马声色,各种瞩目之事层出不穷,但却只有她,为它辗转反侧。

    这是我看到张纯如受尽社会各界的纷扰,甚至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威胁,抑郁症又来“拜访”之时的感受。我想,她是希望有人记起的,希望有人记得这段历史并为之扼腕,而不是在糖衣炮弹下委身的。

    其实,我并非在谴责,只是在希望,来年这一天,沉默的不单单是南京,而是整个中国,只是在恳求,来年这一天,少些欢心鼓舞多些反思沉寂,只是在祈求,来年这一天,所有人都是自发地,为那三十万亡灵“超度”。

    勿忘国耻,不只是说说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京!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od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