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3年6月10日,我收到了一本来自2007年1月的书。
它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本以自行车收藏为主题的书。
到现在为止,也是!
在网上查了一下,好像没有第二本。
而且价值有点太不近人情,本来标价36元,过去了16年,竟然孔网卖3.8折,我是在那个中图网买的,价格好像比它都高点。和自行车收藏一样可谓“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一、谁在收藏老自行车?
你家里还有老自行车吗?
我家没有,大学毕业那年,也就是94年,我把家里那辆大金鹿给弄丢了。
那是家里用自行车票买的,骑起来很舒服,我就是用它学会的骑自行车,反正没少挨摔,人小车高,不摔才怪。
那自行车泼实,钢硬,摔几下自行车拐也没事。
到现在还很怀念,如果留到现在,我肯定会收藏的。
只可惜那年头盗自行车的太多,丢了。
后来前前后后买过不下十辆自行车了,有为了上班的,有为了孩子上学的,还有为健身的,还有买东西送的……到现在手头上还有两辆,日常出行用的。
其他的不是丢了,就是十块八块给卖了。
这东西,式样单一,还不是掉这,就是少那,所以没什么收藏价值。
只有东德自行车,在本地颇有市场,一辆保存好的,也要一辆普通轿车的钱了吧。
自行车收藏的有,也是凤毛麟角。
这与自行车收藏应该是相匹配的。保存难,它是一种日用品,很难保存的原汁原味;存放难,谁家有那么的地方来放自行车呢,太占地方了;收藏难,保存的好的一部自行车价值不菲,又无法变现。
即使难,也总还有人在收藏,还有人专门写了一本唯一现世并存世还少人问津的《老自行车》。
这个人叫张久英。
二、自行车小史
自行车,最早在中国叫“洋车子”,这可能是七十年代以前生人的国人最初对自行车的记忆了吧。
它最早源于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但它只是停留于达芬奇的手稿上。
直到400年后,1790年的一个雨天,西夫拉克伯爵被人溅了一身泥,他突发奇想,于1791年造出了一部两个轮子的“木马轮”,这便是“自行车”的雏形。
还有人认为自行车的发明人为中国人,清代康熙年间的黄履庄。据《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载:“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
1817年,德国的冯.德莱斯男爵制造出了用车把掌握方向的木轮车,并获得英国专利,被视为自行车始祖。
之后,经过很多人的改进,1874年,英国人劳森采用了链式传动,成为自行车的又一里程碑。
1868年,上海就有了自行车的行驶,《上海新报》,“成为街头新奇一景”。
1949年,第一批国产自行车(10辆)下线,定名“飞鸽”。
上海的“凤凰”、“永久”,以及天津的“飞鸽”,并称为自行车三大名牌。
三、自行车收藏
自行车的收藏,伴随着他的发明和诞生就开始了。
大陆的收藏主要以个人为主。
末代皇帝溥仪,就是自行车收藏的痴迷者。据说,他不惜用银行贷款购买各国的名牌自行车。仅他宫内日常骑用的自行车就达20多辆,至今,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他所骑过的“三枪”自行车。
一些名牌自行车,也经常会是拍卖会上的“常客”。
在中国,玩车(收藏自行车)者,颇有一定市场。
玩车者众多,但手上有“高车”凤头、羚羊的则少之又少。
四、老自行车欣赏
自行车收藏,讲究“整旧如新”。
无论哪个品牌,都要配上德国产“博世”灯、“邮政”铃,荷兰产镀铬后衣架,英国产史密斯迈速表、布克斯座鞍,邓洛普轮胎,再来个“米勒”尾灯,才算尽善尽美。
五、自行车收藏的前景
自行车收藏的前景,从本书十六年贬值的事实,可以推断,这个市场目前,并不好!
在买方市场的今天,没人买书就意味着没人收藏自行车或者少有人收藏。
最大的可能是这个收藏市场已经萎缩。
本书的作者也对自行车收藏的市场前景持怀疑的态度,因为他明确的指出,那时(2007年)的自行车收藏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一个正常的市场应该是老中青结合的,他才会有延续,否则就会断代。
十六年之后的今天,断代了吗?
这其实和目前收藏市场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因为它的受众少了!
“物以稀为贵”,该收藏的还是会收藏;现在正是“大浪淘沙”的时代,自行车亦旧,自行车亦久,精品会依旧,新贵会亦久。
“小众”依旧小众,市场还会沉迷,相信: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