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暑假在老家,正好碰上了关公文化节,也就是老家人说的关老爷的生日,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24377/56482553f0f27cf4.jpg)
刚好在老家的旁边,有一个不大的关公庙,专为祭祀关公而设。正逢时,庙里请来了一个蒲剧团,来现场表演。
忽而,想起小时候,家里的大庙(方言,一般指村子里设有戏台的一个大院子)里,有时候会唱大戏,那时就会觉得是最热闹的时候。
其实对于那时候的小孩子来说,戏是完全听不懂,看不懂的,只是会觉得戏台上热热闹闹的,看着心里也觉得很热闹,很开心。只依稀记得戏台上,各种角色的,各种脸谱,却总也分辨不太清楚。
恰好,这多年,又一次看蒲剧,我是打心眼里想来凑个热闹。已经不再年少无知,戏文里的故事也可以听得七七八八了。
现在更多的是欣赏戏里人物的装扮,欣赏戏里人物的动作。他们的扮相头饰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尤其是头饰,在灯光下,闪耀动人,美丽异常。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都是很有韵味的,还有很多是需要很好的功底的。尤其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抖帽翅,抖得好的据说是要很好的功底的;另外一个是全身的一个抖动的绝活,我有点不知如何描述,总之感觉那样的身体颤抖,把人物胆怯的心理表现的很到位,且很有喜感,只是这应该也是要有功夫底子的。
在看戏凑热闹的时候,大约看了一下台上的戏班子以及台下的观众,我感觉中青年占绝大多数,而年轻人很少。我想蒲剧的受众,大多数是年纪大点的人,观众中年轻人较少,进而影响到愿意从事蒲剧这一行业的年轻人也较少,感觉有点青黄不接。
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若能多点年轻人喜欢并从事这个行业,就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