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多,随着门“咔嚓”一声,儿子气冲冲地走进来,一句话没说,直接进了卧室。
十几分钟后,我小心地推开门,发现他神色平静了许多,一打问才知道他这次考试失利,名次从班里12名降到20多。
儿子虽不说话,但看得出来他心情沉重。如何让他走出压抑?是我此刻要思考的问题。
我先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儿子,看得出来这次考试,让你很失望。我以前上学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时我的心情灰暗极了。”
儿子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你还记得吗?《终身成长》这本书介绍了两种思维不一样的人,决定他们过不一样的人生。”
儿子抬起头,看着我:“记得,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成功是因为天赋高,出现问题,他们容易找外因,这样的人成功很难长久;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面对问题,他们多是寻找内因。”
“你愿意做哪种类型的人?”我适时地问了一句。
儿子思考了一会:“我现在的思维里有很多方面符合固定型思维的特征,比如在回来的路上,我还想着是考试那两天我身体不舒服,考试的知识点有很多高一的,那时我贪玩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很多的东西都没学会。”
“现在想来,生病和过去都不可控,即便找到原因,也无法弥补。所以我选择成长型思维,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儿子还沉浸在他的思考里面。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我继续启发他。
“以后每天晚饭时间,不那么早去排队,抽出十分钟去操场跑步,不能再让疾病来捣乱;高一欠缺的知识,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查漏补缺,不明白的就问同桌,他成绩那么好,不用白不用。”儿子的话语有点调侃。
听他这么说,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为他能走出焦虑。
也许是作为“教师”的职业习惯,我又加了一句:“通过这件事,你收获到什么?”天哪,这句话一出,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怎么跟课堂上一样?有板有眼[害羞]
“出现问题,要多反思,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想办法解决。”儿子和我一样,回答得有板有眼,不愧是亲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