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凄美的故事而诞生的词牌,小生已经讲了不少,但还有!
刚烈美女“虞美人”
虞美人就是虞姬,在垓下与楚霸王项羽泣别自刎。唐朝人感叹虞姬自刎之贞烈,创教坊曲,后成为词牌,就是“虞美人”。
其实,虞并不是虞美人的姓,而是她的名字。史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来,直到唐朝《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的称呼。
在垓下,霸王悲歌一曲,“美人和之”。虞姬唱的是什么呢?汉初陆贾所著《楚汉春秋》一书中有记录: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楚汉春秋》这本书在南宋灭亡时遗散,但好在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使这首和歌得以保留。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霸王别姬的故事和两人的唱和,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传奇。
后来一直有人怀疑虞姬的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时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郦道元《水经注》记录的秦时民谣,也都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啊。
“虞美人”词牌,经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而发扬光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词夜话】 凄美词牌名(三)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归宋后的第三年写的。据说,这年李煜生日时,酒过三巡,勾起他诸多往事,这是家愁国恨啊,《虞美人》和泪而出。后来宋太宗感觉词中有“复国”之嫌,竟赐药毒死李煜。那年,李煜41岁。
“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词牌名“章台柳”,源自唐朝人韩翃的故事。
韩翃是中唐著名诗人,有名作《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的另一首诗《章台柳》更有名,当时几乎家喻户晓。这首诗的背后,是韩翃与柳氏的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凄美爱情故事。
唐朝人许尧佐在《柳氏传》里、孟棨在《本事诗》里都记录说,韩翃年纪轻轻就有了很大的才名,当时名士们聚会、出游都爱叫上他。唐玄宗天宝年间,韩翃在长安停留,有一次,一个富家子弟把他请到家里吃喝,席间,韩公子与富家子弟的歌姬柳氏一见倾心。富家子弟慕韩翃才名,就把柳氏送给韩翃。最终,二人成婚。
【古诗词夜话】 凄美词牌名(三)后来韩翃科举及第,便留下柳氏,自己回老家省亲。哪知,还没等韩翃回来,安史之乱就爆发了,长安、洛阳相继陷落。柳氏担心自己长得美而被乱兵欺负,便落发为尼。
唐肃宗收复失地后,韩翃托人到处寻访柳氏,并附《章台柳》一诗:
章台柳,章台柳,
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从诗来看,韩翃有点小家子气了。他猜想柳氏貌美,估计已经名花移主,所以才有“也应攀折他人手”的句子。后来,柳氏看到此诗,知道韩翃怀疑她的气节,很伤心,写了《答韩翃》(一作《杨柳枝·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虽然找到柳氏,但韩翃有公务,一时难回长安。一个平叛有功的番将沙吒利率兵驻扎在京郊,他探知柳氏美貌,竟派人把柳氏抢回府。后来韩翃回京寻访柳氏,知她已被沙吒利所掳,便向皇帝告状。皇帝也忌惮沙吒利,他把柳氏判归韩翊,但还得哄着沙吒利,给了他200万赏钱。
韩翃的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全唐诗》按诗收录此作,题为“寄柳氏”;但又按词再收此作,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也够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