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一个孩子拿出一根五彩缤纷的绳子:老师,你会翻花绳吗?
嘿,这不就是小时候,我们拿根线,打个结,跟同桌玩的游戏嘛: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翻出降落伞,两个人的时候大部分都要找到那个两个叉叉,翻着翻着会翻出一个蝴蝶造型。
我已经看到好几个孩子用这种花绳了,很明显,买的同款嘛。
挺感慨的:没想到现在连翻花绳的小绳子,都要用钱买。
想起来之前,橙子跟我说,妈妈你给我报一个轮滑班吧。
啊,轮滑这东西要报班吗?不就是自己摔几跤学会的。
朋友妈妈告诉我:报班可以少摔跤,而且会很多花样动作。
行吧,报就报吧,运动总是好的!
还有各种书法工作室、美术工作室,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己买字帖练呀,很多同学写的一手好字呢!
老公说,你小时候不报班,是因为你穷!而且你握笔姿势也不对。
也是,握笔姿势好像挺重要,视力、坐姿啥的都重要。
行吧,报个启蒙班,后面再自己慢慢练吧。
最近,听说双减之后,运动馆火起来了。
我想如果我吐槽,肯定又会有研究过的朋友来告诉我,运动馆和我以为的随便动动有啥区别。
为避免消费裹挟,我就直接腹诽了:小区的攀爬架它不香吗?跑去室内上个课有必要吗?
我运动都是直接户外跑步啊,为啥娃运动还得去报个班呢,这不就是相当于我们成人去健身房办卡!
还有个朋友的孩子,上学以后发现有多动症,据说是跟精细动作发展不好有关系,扣扣子、系鞋带这些事情做不好。
然后报了个班,上感统课。
据说有很多教具来干预,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动作。
说真的,感觉有一些荒谬。
扣扣子、系鞋带、穿衣服包办了,摘菜、剥豆子、扫地这种家务活,孩子也不用参与了。
结果孩子发育不到位了。
咋办?
没事儿,报班!
上次回到老家,场地大,我陪娃玩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们小时候的跳房子。
捡起一块石头,就画了一个九宫格,和娃玩了一下午。
想想我们小时候,十岁过生日才会有自行车这种“大件”,玩具屈指可数,然而每天放学,玩到深夜都不想回家。
有了自行车后,光去粮食收购站绕圈骑车,都能骑一下午。
还会自己用绳子打秋千,自己缝沙包。
跳房子、跳橡皮筋、跳远、翻单杠、踢键子、跳绳、踢沙包,这些都锻炼大运动啊。
玩石子、翻花绳、拍洋牌、弹弹珠、缝沙包,这些都是训练精细动作啊,而且专注力是很够的,对不对?
难怪我们小时候没怎么听说感统不调。
说了这么多,你知道我在干嘛吗?
哈哈,这篇文章是等孩子培训班下课写了一大半的。
害,批判一堆,自己还不是给孩子报了一堆班,为啥呢?
懒呗,花钱买清净吧。
生活太累,哪怕知道什么是好的,也有心无力,差不多的就行吧。
躺平,任消费主义浪潮裹挟。
只是,大概是我真的很中年了,想回农村,带孩子体会下自给自足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