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是何
消费主义不等同于消费,消费主义是唯消费论。消费已不再看作一种手段,而看成目的本身,为消费而消费。
关于无节制,我总能想起千寻的父母,他们一顿饕餮后,双双不再是人类。
《千与千寻》
可怕的是现在商业已经不局限于商业领域,甚至深入到人类价值观,从而成为人类生命哲学的一部分。希腊语AÚpa,翻译过来是合适、刚刚好、节制、不过分。也就是只要我需要的。
02.为何
价值观以前由精英主导,通过文学,艺术。现在由商人决定,通过消费。
要诞生真正的艺术奴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古希腊人便是这样,奴隶们耕种烧饭划船,而市民们则在地中海的阳光下陶醉于吟诗作赋来头与数学解析。所谓艺术便是这么一种玩意。
以前吃饱的人才有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现在人类普遍都可吃饱饭。所以是追求更多的食物还是追求其他东西,这是一种自我选择。不过据数据统计,现在因撑而死的人远超过因饥饿而死的人,因营养过剩导致的三高人群远远超过营养不良的人群。
那时的哲学家追求的都是精神上的升华,教导大众的也是隐隐的反消费观,甚至苏格拉底连生命都不要了, 为了他追求的真理。最早的是自然哲学,再到人的哲学,再到自然与人的哲学。看上去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如果现在衡量有用和没用的标准是能不能迅速变现的话。
现在的商业和宗教本质上是一样的,宗教盛行时是大主教掌握《圣经》,宣扬神的旨意,大众以听到神谕为值得骄傲的事。现在的消费时代,少数信息掌握在商家、平台手中,大众以跟上潮流为自豪。宗教可以一呼万应;各种节日、品牌甚至一呼亿应。宗教经历了泛神论、多神论,人人讨论神;现在商业也是泛商业、多品牌,人人拼名牌。西方宗教里有代表智慧胜利爱情财运等不同的神,东方宗教里也有相对应的佛;商业里也有象征地位金钱爱情的代表品牌。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可用数来表达,在他那个年代无法实现,现在确真的实现了,比如云端、大数据、区块链。甚至爱情也可用克拉来衡量,虽然我不敢苟同。
我们还自由吗,我们以为的主观消费是出自内心还是被大数据、广告裹挟而不自知?
追求个性,追求品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如果理解错了个性和品质,认为奢华就是品质,高人一等就是个性,那必然走入商家的圈套。特别是当商人把价值观和消费品联系在一起的时代,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最早的滑雪,起源于欧亚大陆北部极度寒冷的地区,尤其是很多崎岖山路的地区,人们为了方便生活、生产,自然而然地发明了滑雪,所以最早的滑雪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上层阶级当然不用出门劳作,只有中下阶级才需要每天奔波。可能后来贵族们每天实在太无聊了,于是发现了这个挺刺激,慢慢演变成一种高消费运动。到现在,很多人还把滑雪、打高尔夫作为一种高人一等的消费来炫耀。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二是得到了。”
叔本华也说过:“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以前大众因吃不饱而痛苦,现在吃饱了又很无聊,于是就去找刺激,结果真的被刺激了,就很痛苦。无限循环下去,直至死神到来,这是人的局限性。
《Self-Portrait with Death 》
03.如何
避免落入消费主义,回归消费。
古代青楼也不是有钱就可以消费的,真正意义上的青楼,是一位女子独占一座楼的,其他的都是使唤人,就伺候这一位姑娘,姑娘本身也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般的大家闺秀都比不了。所以要想求见一面更是难上青天,绝不是说有钱就行,程序环节非常复杂。当年李煜想进青楼,那也是要先递上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姑娘过目后觉得有才气才能得以相见,进一步谈天说地。
做一个贵族。
贵是指精神上的高贵,而不是消费的昂贵。
当大众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消费的圈子中,那看到的一定都是金钱。如果关注点出现问题,那错误的问题怎么会有正确的答案呢?
冯唐曾写过一篇文章:《很多了不起与钱没关系》,里面讲了很多做过了不起事的人,与钱没有任何关系。
保持清醒,多问问自己:所有人如此,便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