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周三 晴
第一次月考结束,几家欢喜几家忧。农村初中的教学,“理念与素养”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体现在优质课上。先说抓教学质量,后说抓分数,个中滋味大家都懂。教育生态的脆弱,教育温度的缺失,各种抱怨,花样吐槽充斥在教室与办公室。焦躁的老师,稳坐钓鱼台的学生,闲散,慢吞吞,不急不慢的样子,让一股无名火蔓延在空气中。
为什么会这样?这几天不断回听魏老师讲解的《教育的目的》,试图在一遍遍的回听中找到经典研读的“有用之处”—利于今天的实践。怀特海的教育三节奏在农村孩子中典型的反应是浪漫的缺失与过早的精确,真正需要综合时却发现,综合不起来。综合能力获得需要丰富的浪漫,贫瘠伴随了农村孩子的读书生涯。一年级就开始的读书,写字,算题,分数。年龄在成长,学习主题没有变。枯燥,厌学,无动力感伴随了孩子到现在的读书生涯,可以肯定的是,还会一直延续下去。本该有绘本与童年的生活,愣是被电视,手机,游戏,网络小说,作业,垃圾食品引导,“童年的消逝”。如此看来,孩子们既可悲又可怜。
怎么办?独善其身有难度,创造班级学习小环境却可行。下午召开的第一次家长会,我想从两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作为新组建的班级,规矩意识与规则制定必不可少。班级的群规,学生“吃、穿、住、行、学,感恩”这几个维度的汇报也必不可少。学生成绩的分析是重点,如何分析则是重中之重。要“扬善抑恶”,而不是“以恶制恶”,因此,分析要找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在家长、学生、学校、社会都很焦虑的情况下,更要找到每个孩子独特个体的特点,“给每个孩子找到学习生活的出口”,让孩子与家长看到希望与力量,更要看到每个人作为家长或者孩子内心的无限可能,唯有如此,家长会才会有“家长会”的样子。“斗气会,发泄会,踢球会”不是理想家长会该有的角色。这属于班级管理“术”的层面。
当然,仅有规则的制定还不够,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况且是十几岁的小孩子,更是灵动的,有活力的,但关键是引领与指导,无论是“家长班”还是“学生班”,都需要进行思想引领。为此,我借鉴了魏老师报告“破译优秀孩子的密码”,制作了ppt,力争与家长一道培养“优秀的孩子”。尽管我明白,家长更喜欢直接的方法,不喜欢所谓的理论;或者,立竿见影的方法会更受欢迎,而如中药样的缓慢且长久的药效会让家长与孩子等不及。但是,不纠结于一人一事,不拘泥于当下的鸡毛蒜皮,着眼于孩子的整个人生规划,有长久的眼光与格局,才是孩子培养的正道。无论有几个家长或者孩子理解与喜欢,我也想尽力做。此刻的我如同海边捡小鱼的孩子,只要有一条小鱼在乎就好。初中对于孩子是培根固本的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班级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班级管理更要重“道”。
不容置疑,班级的“术与道”都有作用,术可以解决当下问题,而道则努力穿透岁月,指向未来,二者相互交织作用与孩子,使得孩子在最大能力范围内得到足够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