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
我是徐立华,来自一所职业高中。参加过您在苏州大学实验中学举办的线下教育行走和接下来两年的线上教育行走,做过活动的志愿者。在苏州的活动现场参加过多场活动,也是您生命化教育思想的追随者。
这两天我就想给您写一份信,当这个想法在我的头脑中冒出来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开心。觉察到自己的这个感觉后我发现自己真的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因为这种感觉和以前我的性格有点不一样。以前的我如果忽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我会前思后想这么做是不是很唐突?我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给您这样的教育学者写信是不是会很打扰?但是现在的我就是想要把我的一些感受真实的告诉给您,因为这些感受是关于您的。
以前的我就是喜欢把自己藏起来,躲在角落里看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心中时不时地升起羡慕的感觉。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格,估计与自己的生长历程有关,或者也是天生如此,不过那没有关系,我已不会再纠结于此。
为什么会想要给您写信呢?说实话让我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我是最近两天才把您精心编选的《教育飞翔者》这几期的书都拿出来开始阅读。我知道没有读的原因不能推脱给工作忙,也不能借口说因为生活中要打理的事情比较多,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心无法静下来,无法让自己真正投入到书中去。最近高一高二的学生和老师都放假了。我教高三,学生还在上课。但是不是每天都有课的,这两天没课的时候,我打开书开始真正阅读,我被书中的文章深深吸引了。真正读书的时光是美好而享受的,特别是读您编写的书,您选录的文章是多元的,不管是学者对教育、社会的独家视角,作家的心灵低语,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校长的实践创新、对教育的个人理解与洞见,一线教师的成长历程和自我改革,还有您自己温暖的文字带着您独立而睿智的思想隔着书页向我娓娓道来。读这些文字会让自己不知不觉中不断琢磨,不断思考,也不断反思,原来是这样?原来还可以这样!
惊喜的是我居然在第三期中发现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被您收录其中了。我是最近才发现这个事情的。那篇文章还是在年初看到群里征稿的时候自己通过QQ邮箱投过去的,现在我几乎不使用QQ了,所以投完之后就基本忘记了这件事情。记得有一次自己忽然想起这件事还特意去邮箱查看一下是否有回信,发现除了邮箱的自动回复信件没有其他邮件。我认为是自己的文章不符合收录要求,所以还觉得自己这样贸然投稿有点冒失,对此自己心里还有点自责,感觉自己没有理解好投稿的要求就贸然行事,后来胡乱忙于生活和工作,这件事情就彻底放下了。没有想到在我阅读这几本书的过程中发现您在那么多的名人名家和优秀校长与老师的文章中把我写的那篇那么长的文章刊载出来,感动之余还是感动。那篇文章是我之前和学生真实活动的记载,随着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变化,现在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做出新的调整和尝试了。尽管如此您还是把它刊发出来。从这个事情上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您对我们这些一线普通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就像接触过您的那些其他教育美仁们所感觉的一样,我深深感受到您就是真真正正的生命化教育的践行者,也是踏踏实实的行动派。您不仅是在坚持不懈地传播生命化的教育理念,也是在持之以恒地不断用行动去时时刻刻在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孩童如此,对我们这些老师也是如此。
每次听您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引领时,我的头脑中就浮现出“远方的导师”这个概念。是的,您就是我们一届又一届教育行走美仁的“远方导师”和“精神导师”。在教育行走这个公益平台上您让多少人在这里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和内心的勇气,从迈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开始开启了自己接下来的无数个第一步,一步步走向远方,走向更高更远的视野里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看到从教育行走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又一批的美仁们,我的心里有一种看到兄弟姐妹成长起来的喜悦和自豪。作为一位拥有三十多年一线教师经历的老教师,却感觉自己像一个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随时会迷茫,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过您组织的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行走活动。不管我的进步状况如何,我知道我一直走在成长进步的路上。这是您一直坚持做教育公益的一个初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长进步,也是我们无数一线教师从活动中受到的福利。
其实跟您说谢谢是无力的表达,我知道您不需要我们的感谢,您更需要我们的“微革命”,需要我们的“飞翔”,我想我们每个获得了心中的力量和勇气的教师都会在这样的路上继续行走的。“走一隅是一隅”,刀哥的名言是力的召唤,不管怎样,我们会继续走下去,不问行程,眼望星空,脚踏实地。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祝您身体健康,行走的脚步越来越有力,俯卧撑越来越厉害,上台打擂,无人能比。
徐立华
2024.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