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助学】同中当求异,异中也求同

【语文助学】同中当求异,异中也求同

作者: 舒心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20-04-16 09:44 被阅读0次

    昨天网课学习《诗经》二首的第二首《蒹葭》,学完后,布置的网课作业是:

    ①请从诗歌的意境、情感、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

    ②请大家课后查找并阅读有关《诗经》的赏析文章,摘出其要点或提纲。

    作业情况见下图:

    这其中第一个作业很重要,因为它渗透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是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的考虑问题的方法。这个题目真正做好,既是对两首诗两节课学习的一个回顾,也算是对两首诗深度学习的一个延伸。

    我们不妨设计一个表格,把其中所给的所有角度都进行一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下面我一次给出比较的结果,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的作业验证一下自己的思考能力应该如何提升:

    1.意境和情感:

    意境是什么?“意”即诗歌要表现之意,可以是情,可以是感,可以是思想。“境”即诗中之境,意、境相谐,方成好诗。

    《关雎》和《蒹葭》的意境上的相同点是:两首诗都营造了一个追寻“淑女”或“伊人”的场景,追寻者(君子)都不畏曲折,执着如一。

    不同点是:《关雎》设置的场景多了点暖色,有欢乐的体现:河心小洲,雎鸟关关和鸣,河中荇菜参差,有生机、有活力。君子可以欣赏淑女之窈窕,可以看到春天淑女采摘荇菜的样子,可以“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蒹葭》设置的场景虽然也是河边,但却是“蒹葭苍苍”的深秋,带着点凉意。追寻者不断求索,但伊人行踪不定,朦朦胧胧,若即若离,从“白露为霜”的清晨到“白露未已”的中午,伊人始终只见其影不见其人。

    2.主题和表现手法

    两首诗的主题,都可以理解为对异性追求的爱情诗,而且爱得真、爱得深,表现手法就是诗经中常见的比兴、复沓等手法。

    两首诗主题上的不同时,《关雎》里表现的爱情是双方的,是有美满结局的,带着喜;

    《蒹葭》里表现的是一种单向的爱恋,是没有显示出结局的,带着点无奈的伤感。

    在表现手法上,《关雎》有比有兴,《蒹葭》里只有兴没有比。另外在韵律上,《关雎》的押韵多以重复的“之”出现,而《蒹葭》的押韵一节一换,平声韵仄声韵都有。

    第二个作业,请大家课后查找并阅读有关《诗经》的赏析文章,摘出其要点或提纲。

    这个作业,提醒同学们利用课本之外的资料加深对《诗经》的认识,利用网络,做出并不难。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对于《诗经两首》之类的双篇或多篇组成一课的学习单位,进行比较经常使用,效果不错。

    因此,面对这样的作业,我们不仅要进行思考解答,还要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让自己的思维,有方可循,从而达到更深入更有效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助学】同中当求异,异中也求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jl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