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面面观:提到健康,人们往往首先从生理的角度考虑,将健康等同于身体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认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二、积极的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心理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创造性等。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积极青少年发展观提示教育者:1、没有心理问题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或发展良好;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积极的心理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积极青少年发展观提出青少年个体积极发展的5个特征指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化的教育活动。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学生积极发展的教育活动。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注重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活动。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育。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多重目标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