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素有“清谈风流”之誉,其诗清新潇洒,风格独特。贺知章名号颇多,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宋之问、李白、孟浩然、王维等号为“仙宗十友”,在这些怀才不遇的文人中,贺知章是难得的高官显爵,也是难得的高寿。他37岁中进士,在这之前就离开家乡数年,86岁辞官回乡,从意气风发的士子到耄耋之年的老者,宦游在外五十余年,回到物是人非的故乡,贺知章忍不住感慨万千,援笔写下了这两首诗。
第一首诗抒写他久别伤老之情,暌违家乡已久,而今归来,心情殊不平静。这首诗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是第一个对比,一“离”一“回”是第二个对比,短短七个字就蕴含了两个对比,中间隔着的是诗人数十年的宦游时光,是诗人为了实现胸中抱负久客异乡,如今功业虽成,却也垂垂老矣,不禁感慨系之,自伤“老大”。次句则用不变的“乡音”映衬已变的“鬓毛”,同样是对比,具体摹写自己的“老大”之态,乡音是故乡留给诗人终身的印记,而已衰的鬓毛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苍颜白发,暮气渐沉。“苍颜白发”的意象与昨日讨论的“红颜枯骨”意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其间,岁月悠悠,道路迢迢,多少艰辛,多少思念,全都不着一字,让读者去想象,去体会。第三四句继续运用对比的手法,见对识,儿童对老翁,主对客。儿童见而不识,足见离家之久,虽是“笑问”,对诗人却是会心一击,原来在家乡已经反主为客了,这让诗人无限感慨,久客异乡,老迈衰颓,物是人非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诗已结束,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全诗淡淡起句,越写越见峰回路转,别有天地。写的是哀婉的乡情,人生的感慨,却借助欢快的场景表现,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微妙心态,却反从儿童问话衬托,背面傅粉,峰回路转,构思实在精巧。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续写,在初回家乡以至于儿童不识笑问的尴尬情态,是幽默、清新、亦喜亦悲的。而第二首则是回乡后与亲朋故友攀谈后,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沉郁伤感。“离别家乡岁月多”,极似“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顺势转到人事“近来人事半消磨”。为什么半消磨?是因为“访旧半为鬼”还是因为“人面不知何处去”,种种嗟叹,不胜枚举,唯有一笔带过。三四句转为写景,作者有意把笔墨从人事变迁荡开,转入对湖光山色的描绘,然而笔墨能够荡开,心境却不能易,诗人阔别镜湖已有数十年,湖波却依然如故,“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诗人心头,滋生更为深沉的伤感,因此虽是写景,亦是写人。“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与上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惟有”对“半消磨” , 以“不改”对“岁月多”,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物是人非感慨愈显深沉了。而这样的写作手法,诗人们多有运用,如“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物是人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全诗运用“少小”“老大”“岁月多”“近来”“旧时”等多处表示时间的词语,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两首诗均采用白描的手法,不事雕琢,朴实无华,自然流畅、真挚动人,然而多处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新鲜,笔法多变,跌宕有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