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物欲横流又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是面略带疲倦匆忙行走的赶路人。有多久我们没有回家陪陪年迈的双亲闲话家常了,有多久我们没有放下手中的手机和挚友一起畅谈人生了,有多久我们没有翻开客厅一角那略带灰尘的书籍了?
也许,久到我们自己本身都不记得了,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看似充实又繁忙,实则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仿佛心没有了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漂泊。也正是因为如此,给心灵留一方净土更难能可贵。
参加工作这几年,我扪心自问,是鲜少读书的。也是因为如此,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让我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可否认,曾经也头破血流,也烦躁不安。而脾气也是一发不可收拾,没有能力做脾气的主人,我是失败的,每次发完脾气的那一瞬间我就开始后悔了,时常把自己陷于懊悔的深渊中。
直到最近看了杨澜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读着那些曾经熟识的诗句,脑海中出现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心中的感慨万千。是的,自己也曾心怀梦想,也曾温和待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
我开始重新读诗词,我最爱的莫过于陶老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诗句;当然我也喜欢诗仙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自然也沉醉于易安居士“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腔深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开始慢慢沉醉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里,没有了不安,也没有了烦躁,内心慢慢安静了下来。
脾气没有了以往的暴躁,开始心平气和的接受着每一天的不同与相同,也不再感觉到自己的孤立无援。当人的精神有了寄托,便可以无所畏惧。也正是因为自己重新找回自己遗失那一部分,所以心也更加平和。接人待物,虽不及当年的三分之一,但是至少在改变,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有时候,我们走得都太快了,是否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是否遗失了什么?
心里有了归属感,不再刮躁。也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而所谓的功名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自然也就没有看得那么重要了。
给心灵留下一方净土,偶尔读书,偶尔和挚友畅谈,偶尔与家中老人吃饭聊天,慢慢让自己不再为尘世之中的事情患得患失。每个人多一本书,就少一分烦躁,而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也会更加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