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又遇见一个农夫赶着牛从身边经过。丙吉发现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他立即让车夫停车,并命人前去询问农夫牛走了几里路。
辅佐的官吏认为他对前后这两件事关注反了,有人死伤了不问却去问牛的事。
对此丙吉回答说:“民斗互相伤害自然有长安令、京兆尹等部门的官吏去管,到年底作为丞相只需要考察他们的本职工作做得怎么样,然后再奏报皇帝进行赏罚就行了。宰相不亲自过问小事,也不应为了这些事就挡在路上。
相反,现在正是暮春时节,按照时令此时应该天气暖和,而路上的牛却气喘吁吁,如果它们没有走太长的路,就说明气候可能有所反常,可能会伤及农事,还可能会有灾害发生,这种事情百姓却不懂。我作为三公之一,阴阳调节、气候变化是我必须掌握的情况,所以我要停车询问。
听丞相说完,他的随从深感佩服。《汉书》也称其“识大体”。
对这件事,明代冯梦龙却有不同看法,写进《古今谭概》的迂腐部,评论说:“死伤横道,反不干阴阳之和,而专讨畜生口气,迂腐莫甚于此!”对于“识大体”的说法还调侃说:“牛的身体难道不是比人的身体大吗?”
丙吉是识大体还是迂腐,我认为都有道理。作为一国之相,做好应该做的,维护好官场秩序自然不错。抓大放小也没问题,相对于百姓个体,阴阳、气候、农事确是大事,但从紧迫性现实性来讲,处理起来哪个急哪个缓则很容易判断。如果具体负责的长安令、京兆尹等部门的官吏在场他当然可以袖手旁观,亲自遇到了人命关天的事情却视而不见,反而以所谓的规定和原则作为理由,这个理由再有道理也是冷冰冰的。
世间最有价值的道理应该是“实事求是”。凡是违背实际情况不从实际出发,再高深的理论也是无力的。从这个角度看,冯梦龙称其为迂腐并没有冤枉他。
元代散曲作家薛昂夫曾作小令讽刺丙吉,揭破他燮理阴阳的观点,认为人命关天,是不应该推托不理的。其令写道:丙吉,宰执,燮理阴阳气。有司不问尔相推,人命关天地。牛喘非时,何须留意?原来养得肥。早知,好吃,杀了供堂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