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平台

作者: 远征雁 | 来源:发表于2018-01-05 20:28 被阅读44次

      我们是一个乡镇上的小学。近几年来规模不断壮大,全校师生近2400人。

      校长是一位有理想抱负的实干家。要不然也不会将一个口碑扑街的小学校变成其他村镇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来的香饽饽。

      校长在抓教学和管理教师队伍上领导有方。在学校其他方面也喜欢尝试创新。这不,这个学期我们就开通了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他找来我们几个小青年进行合理分工,宣传我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求争取日更。我分到的任务是报道我校老师们的工作上的内容。用校长的话说,抓住老师身上的发光点,可着劲夸!

      通过学校前期的宣传,我们公众号有了近一千的关注量。可是过了没多长时间,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校公众平台已死。

      事情是这样的,我负责老师工作这一板块,另一位老师负责学生活动这一板块。其他两个老师的分工是从网上筛选家教、读书、知识点梳理、社会热点等内容进行转载。刚开始的几期阅读量在三百左右,后来逐步下降,现在已经到了两位数。我说的还仅是头版头条,后面的阅读量惨不忍睹。点赞的少得可怜,留言的寥寥无几。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我们也在一起想过补救办法,无非加点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等。可是这也做也是收效甚微。于是,我们才得出以上观点。临近年关,学校需要迎接各种名目的检查,其他几位老师精力也无法放在平台上。因为我不是校委会成员,时间较宽松,所以还在苦苦支撑。

        今天打开公众号,发现昨天的阅读量竟然达到了340多。我发送的内容是《雪天放假通知》。通过今天的阅读量,我更是对我校公众平台的发展忧心忡忡。

      其实,每次找素材报道时,我的顾忌是很多的,每次写稿子时,用词反复斟酌,深怕一个疏忽踩到雷区,得罪了家长。以前,国家用舆论将“臭老九”教师捧到了神坛上。没办法,缺老师啊,待遇低,没人干啊!物质上给不了保障,精神上给戴个高帽子呗。然而现在这个社会,因为一些个别老师的不良做法,再让一些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导致民众都戴上了有色眼镜看老师。放眼望去,哪个老师都有问题。老师不行,自有对付老师的法宝——《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两大法宝是结结实实的紧箍咒啊,被家长和领导有事没事的哼几遍。网上活生生的例子,告诉老师,谨言慎行,否则指不定哪天你会被家长高告到教育局,然后会迫于领导压力,给家长低头哈腰,赔礼道歉,严重点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呦。教育有关部门一边倒的偏向家长,助长了家长的气焰,挫伤了多少有着崇高职业理想的教师啊!前两天,一位一年后就要退休的老教师,上课时提问一位女生回答问题,孩子没回答上来,老师不知道孩子感冒了,就批评她几句,结果孩子说不舒服。这位老教师吓得赶紧给家长打电话,然后让我们几个老师帮她把学生送到医院。后来我们回来了,这位老教师留在医院给孩子家长一再解释。幸好家长明事理,表示理解。后来这位老教师后怕地说说:“幸好家长理解,要是遇到个难缠户,临了退休也不安生。”

      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起,家长和学校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患者和医生一样。孩子学得好是因为父母的基因好。孩子学得差,是因为老师没教好。孩子批评不得,更不能体罚。老师兢兢业业,那是你该的,你领了这一份工资。说实话,从我本心里认为,老师就是一份职业,没有什么值得社会表扬的,更没必要自我表扬。在这种大氛围下,自我表扬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找着挨骂。我只需摆好自己的态度,如实中肯的报道教师教学活动就好了。

      我们小心翼翼地编稿,尽职尽责地维护公众号。没换来过多的关注,也未必不是好事,起码没得到家长的指责。但也未必是好事。我不知道城市的家长以怎样的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从今天340的阅读量来看,农村家长并不怎么关注老师和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内容,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最后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结果就好了。那他们关注什么?购物,游戏,聊天,直播……

        农村的教育真的只有老师苦苦支撑着。这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也没必要言苦。只是希望家长们在玩手机的时候,稍微浏览一下自己孩子学校的公众号,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只有家长的参与,才会能让我们感到我们不是单打独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尴尬的平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os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