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都抗拒听大道理,但总有人能把它们讲得引人入胜,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这些人把大道理蕴含在了小故事里,他们不直接高呼所谓的道理,只是讲个故事,让你自己去感受,去认同。
《摔跤吧!爸爸》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的立意点大到印度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歧视女性,但内容完全不假大空,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情节一起哭一起笑,电影落幕,感慨连篇。想要学怎么把大道理讲得深入人心,看这一部电影就够了。
提醒:以下内容含少量剧透。
1. 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
如果能在起初牢牢抓住观众的好奇心,你的故事就成功了一半。
《摔跤吧!爸爸》选择了平常而又搞笑的一幕作为开头——调电视信号。我相信影院不少人是经历过这种事的,所以一开始便引发了不少会心的笑声。至少我有过,小时候家里摆的还是闭路电视,有时画面会花,爸爸就会把脑袋伸到电视机背后,拨弄那根闭路线,我便在前面焦急地发号着施令。
看到这一幕,大家不自觉地去关心,这个人究竟在看什么呢?电视最终能有信号吗?
如何做到快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比如:
抛出有意思的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摆出人们容易忽视,但惊世骇俗的数据事实等等。
2. 营造故事氛围
擅长讲故事的人很会营造氛围,他们用沉浸式手法,帮助周围的人在脑海中营造画面,使之身临其境。
电影虽然有画面,但仍要考虑如何让观众感同身受。摔跤这个话题原本是我不熟悉,也不关注的。但短时间就被牢牢吸引了,为什么呢?
因为导演在开头几分钟内,借助几个小小的冲突,细致地描绘了一幕摔跤场景和主角急于求子的画面,让大家兴趣盎然。

尤其是求子这段情节,夸张而又不失写实感。大家自然而然地被带入故事中,和主人公一起等待着结果。
讲故事也一样,想要营造氛围,就得花力气打磨自己的语言。首先给出情境,然后多描绘细节,多用那些可以引发强有力,具象化情绪的词句,帮助观众构造一幅你想让他们看到的画面,感受到你想传达给他们的情绪。
3. 制造紧张感,释放紧张感
大家都知道,在故事最高潮来临之前,需要一个又一个矛盾推动进程。但我们容易忽略:这些矛盾点之间也需要缓解点。
《摔跤吧!爸爸》中冲突不少,比如强迫剪头发,参加婚礼,第一次输比赛,父女对战等等。

但观众并没有因此倍感压抑,这里不得不提剧中“侄儿”这个角色,这个逗比人设每次总能适当地调节气氛,不失笑料,却也没喧宾夺主。
通篇都是矛盾冲突点的电影看上去让人觉得很累,故事也是如此,它们会让你的讲述听上去充满罗列感。真实的生活尚且有平静期,好的故事也应该如此。适时的让观众放松一下神经,你可以稍稍偏离主题,插科打诨。如果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研究一下这部片子吧。
4. 认清重点,抓住重点
描绘细节很重要,但要学会有的放矢。我们很容易犯的错误是:认为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迫不及待地想一一讲给观众听。但这样最终展现的结果只会是冗长繁杂,主题不清。
《摔跤吧!爸爸》里有大量细节描绘,但遇到该简略的地方也绝不含糊,比如吉塔在国内的一次次比赛,只重点描绘了第一场输掉的,剩下的全是一笔带过。在体育学院里的转变历程,也并没有花大篇幅表现。为什么?因为电影的最重要的主题不在这里。

说到这里,提一点关于电影的看法。我觉得,两个女儿在婚礼后想法的转变表现得太突兀,几乎没怎么描述。影片结束后我想,会不会是因为印度歧视女性这个社会问题太过深重,导演本身是印度人,可能压根没想过要怎么刻意去表现思想转变这个事情。
因为现实本就是那样,不需要再多刻画。但当其他群体看到这一段时,就会心生疑惑。欢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讲故事比起电影还有一个优势,它是实时的,你可以在发现观众感到无聊时,调整节奏,跳过不影响主题展现的细节。
5. 保持逻辑性
流畅的逻辑对于好故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观众只能通过你的话语来营造画面,你的思路一旦打乱,他们脑海中的画面也会变得零零散散,串不起来。
电影中讲述故事的手法有很多,《摔跤吧!爸爸》算是最平淡无奇的一种。没有各种插叙,倒序,蒙太奇,等等。只是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一段完整的摔跤历程。但这种普通的逻辑顺序,适合大部分故事讲述。
讲故事时,一定要避免出现讲到一半,突然说自己忘记讲了什么内容,又倒回去补充的情况。所以,练习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即使你真的漏掉了什么信息,在接下来的情节中不着痕迹地添上即可。
6. 要有鲜明的结论
如果观众不确定你的故事是否讲完了,一定会出现十分尴尬的场面。所以,给你的故事设计一个鲜明的结论吧。
《摔跤吧!爸爸》如果讲到吉塔夺得金牌就戛然而止了,我一定会觉得有什么东西不对劲儿,因为它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交代当事人情况的话,会显得很怪异。
所以,影片的最后,有一个罗列数据式的结尾,交代了三位主角的概况,最重要的,点出了该冠军家庭对改变印度女性命运的影响力这一主题。
讲故事时,结尾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列举几项以作参考:
自问自答式。抛出一个问题,这里可以做到首尾呼应,给出自己的答案,表明立场。
直抒胸臆式。直接用简短的话语,表明故事的寓意,剩下的,让观众自个儿回味。
擅用声音与节奏。你的声音可以随着故事的推进更变化,在最高潮来临之前,循序渐进,直到爆发。顶点过后,故事即将落幕,声音和情绪也可随之平静缓和下来,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故事结局了。
以上六点在电影中都有直接的反映,留心观察,一定会收获不小。该片的男主演阿米尔·汗有好几部电影都属于借小故事讲大道理类型的,比如《三傻》,《地球上的星星》,都很精彩,强推。
故事如果讲得不好,道理就无法引起共鸣,相关例子请看《当情节撑不起主题时 美貌只是一具空壳》。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心理学家认为“讲故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就像吃饭,走路一样,只要稍加练习,便能熟练运用。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个讲不好故事的人,想想自己和朋友八卦时,扯谎请假时,不都是在讲故事么?
喜欢骨头的文章,欢迎点赞,留言,打赏,转发分享。如需转载,烦请私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