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要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真正实现卖方明确告知投资风险,买方自己承担风险,是赚是亏,银行都不再兜底。
简单点说就是,除了银行存款,以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等都不能再保本,投资者要自己承担投资过程中的亏损风险。
为什么要出新规:
资管新规的重点有两个:打破刚兑,禁止多层嵌套。
新规的发布是想推动银行预期收益类产品向净值类产品转型,使投资回归资管业务的本质,也就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1、打破刚兑:投资者之所以购买银行理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全、稳定,而其中保本保息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更是占据重要地位。现在银行理财、信托不再承诺保本,长远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投资本来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在承诺保本的情况下,投资者容易忽略风险的存在,甚至认为银行的保本理财是没风险的。风险一直都在,只是他们看不到而已。
而银行承诺了保本保息,在产品到期后,无论这项理财产品是亏是赚银行都要按合同约定归还本金和相应的利息。赚了还好,如果是亏了,银行只能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调来资金补上缺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
2、禁止多层嵌套:就是把一款产品,经过不同机构或不同宣传包装下,变成一个高大上或源头复杂难明的好资产。一项好的资产不用包装都会很抢手,如果要经过多层包装来欺瞒投资者,一般这项资产的底层质量不行。
新规对投资者的影响:
1、打破刚兑,有利于投资者重新认识风险的存在,引导他们理性投资,不能再抱着保本的心态。
2、投资者能选择的理财产品范围变窄,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3、在预期收益型产品中,有时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当一款产品投资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率时,金融机构会把超出的部分转换成管理费或其他费用收入,这样超出的收益就流入了金融机构,而不是给到投资者。新规旨在推动银行预期收益类产品向净值类产品转型,那么投资的所有收益除了必要的费用,都应该是投资者的。
新规对银行的影响:
1、“保本保收益”是银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宣传手段,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现在新规的发布,要求打破刚兑,对银行来说将会是根本性的变化,是对银行理财本身具有优势的削弱,不难想象,银行保本理财将会在以后慢慢地退出市场,而银行理财业务也会出现大规模的收缩。
2、净值型产品将是以后发行的重点,也是新规明确的方向。虽然现在各大银行还没有完全的执行起来,市场上还有很多的保本理财产品在发行,但这只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过渡而已,在此过程中,银行将会加大净值型产品的发行,以此来代替预期收益型理财,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投资者也需要一个接受的时间。
3、结构性存款成为新的“宠儿”,它是存款的创新产品,本质上还是存款,只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与各种金融市场挂钩,投资人在承担一定的风险上获得比普通存款更高的收益。一些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与保本理财差不多,可以说是另一类的保本理财了。
4、银行想要应对这一轮的挑战,还是要敢于金融创新,以更多优质的产品来留住客户。
投资者如何应对:
1、短时间内,保本理财还会存在,暂时不要惊慌,银行会有一个过渡过程,在这段时间内,投资者可以重新物色合适的理财产品,或者留意一下银行新出的净值类产品适不适合自己。
2、投资前看清楚投资标的,要先弄明白钱投向了哪里,明确风险的大小再投资也不迟。
3、看产品评级,R1和R2还是首要目标,因为他们的投资目标决定了他们的风险高低,在新规还没出来前,银行就有很多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大多数都能实现。
4、国家债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国债的投资期限较长,流动性不好,但有保障。除了国债,有一些地方债,投资者购买时要注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债都是可以持有的优质资产。
5、结构性存款,这可以说是保本理财的另一个版本,也是银行以后的主打产品。但也不要追求这方面的高收益,预期收益越高越难达到。之前我是不赞成购买结构性存款的,毕竟之前有保本理财这块美玉在前,它就显得不那么完美了,但时势造英雄,它现在却成了不错的替代品。
6、提高风险意识与投资技能,就算以后不再保本,也能在其他的投资产品上获得不错的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