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话语有什么用,他想。话语让我们感觉少一点。”
——《岛上书店》
到了适婚年龄,参加的婚礼就多了起来。
我最讨厌的婚礼环节,就是新娘挽着父亲入场,新娘父亲还要把新娘的手递给新郎。
我总觉得这个场景像“世纪大交接”一样。且不管是新娘还是父亲,脸上都有一丝难以言表的情绪。
泪点低的我,实在不喜欢这个环节。设身处地的想,新娘父亲按照既定流程完成这个动作,多少有点不舒服吧——哪个爸爸愿意把自己的小情人交给另一个男人呢?
所以,我认为自己婚礼里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把这个环节取消了,有效避免了我爸情绪激动。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爸还是情绪激动了:在我出场的时候,他一边鼓掌一边哽咽。很不巧,这个画面还被我有心的朋友录下来了。
我反复看了几遍视频。
这次,换我心里不舒服了。
后来我就经常琢磨,这个看上去还算有范儿的中年男子,在我结婚的时候,心里到底想什么呢?
坦白来说,对于我结婚这事儿,我没跟我爸深入探讨过。
从我上大学离开家之后,我爸和我妈就全力支持我所有决定,任性的和不任性的,“只要你愿意就好”。大概由于我从不出格的成长历史,我爸和我妈百分之百相信我的决定。结婚这事儿也是。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在我结婚的时候,我爸在想什么。
按照常理,最大的可能就是感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吧。
比如我刚出生的时候,他为了给我“塑型”,经常用毛毯,按照部队打背包的标准,把我捆成“人形小炮弹”;
比如在我身上,花过的不少银子。
包括90年代初非常流行的娃娃,拍手就说话,我说喜欢的第二天,就送货到位;
包括范晓萱的正版VCD,《健康歌》流行的那年,为了我这个小追星族的愿望,坐车两个小时,到市区买了光碟和配套的VCD机;
包括刚有超市那年,让我自己推着车去店里扫货,然后我小手一挥,小嘴一张,说“爸爸,结账!”
或者是,我三年级前根本不会认表,从来不会认钱,数学题经常不会做,时刻都能把他的暴脾气点燃,想抽我两下;
或者是,我上小学被同班男生在在自家小区里追着用玩具手枪打。他提前在小区埋伏好,突然窜出来把那帮小兔崽子吓得哇哇跑,还追着人家不放,拎到墙角狠狠思想教育一番,从此我再没被人欺负过,因为“他爸特别厉害!”
再或者是,我家买车之后,每逢刮风下雨都亲自开车送我上学,接我下学;我却因为想跟同学一起走,跟他大发脾气;
再或者是,我高考那年,我和我妈为了报好学校还是报好志愿大吵一个礼拜之后,他站出来拍板说,支持我报好学校;
可能还有,我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的那天,接到邮递员电话他兴奋地从沙发上跳起来;
还有,送我去上大学的时候,在分别的路口,我头也没回地进了宿舍。
再后来的事,我想他应该回忆不起来多少了。
因为大学之后我就很少回家了。我跟他的交流,仅限于解决他手机的问题,或者上网买火车票。
现在,我们之间的交流,几乎是能用红包解决的,基本不说话。
所以我时常想,我结婚的时候,我爸一边鼓掌一边哽咽,到底在想什么呢?
直接问他呢,他肯定什么都不说,或者说,什么都没想。
不说也行,人家说“话语让我们感觉少一点”;那不说呢,感觉到的也许就多点了。
可能我爸想着的还是那句,只要你愿意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