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腊日》写道: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这首诗大意是:“往常的腊日,天气寒冷,离回暖还很遥远 ;今年腊日,却很温暖,冻冰全消。
山陵间,雪已消融,露出萱草;柔软的柳条,在春光里摇曳,柳枝上萌动的芽眼,已泄露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想趁着良宵纵酒狂欢,一醉方休;在紫宸殿尽兴之后,辞朝回家。
皇恩浩荡,不仅赐宴,还用翠管、银罂盛着口脂(大概是润泽口唇的膏油)、面药(多半是防止冻皴面部皮肤的面霜、擦脸油之类),赏赐给臣子们。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至德二载(757年)五月,他追随唐肃宗到了凤翔,后来,被认命为宣仪郎,行在左拾遗,这是一个接近皇帝的官职。这一年的岁尾,杜甫收到唐肃宗的嘉奖,感到非常荣幸,写下来《腊日》这首七言律诗,表达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之情。
诗中“漏泄春光”,本意是,“透漏春天来临的消息。”在词语的意思演变中,词义有了扩大,也用来比喻泄露机密,或男女私情外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