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叶sherry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能过如此沉静其中,也没有一本书,让我能如此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每一个字句间领悟简单生活的快乐,《瓦尔登湖》已经不仅仅限于一本伟大的文学作品,更是颠覆现代人忙碌生活的一个范本,是当下我们这个焦虑躁动的时代中所稀缺却又无比怀念的品质,也是无数人们内心里无比向往的自在简单生活。
“下面这些文字,这些篇幅,是我在享受孤独的生活时候写出来的。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居民,在这里我只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
梭罗这样开篇,没有煽情、没有渲染,理性真实的开头把读者带到写实的现场当中,提醒你,这既不是文艺青年的矫情冲动任性,也不是哗众取宠的极端行为,而是一个个体对自己生活的客观描述,不同于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他用一种孤独的几乎与世隔绝的方式来体验和感悟生活,却收获了内心的充实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当下这个很多人几乎来不及思考人生价值和方向的时代,梭罗的思考充满了直抵内心的力量。
也许也正是因此,在嘈杂和污染,物质极度丰富、精神却良莠不齐的现代社会,梭罗所经历的田园生活才会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这些文字的陪伴,才更是字字闪光、沁人心脾、动人衷肠。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物质的羁绊,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了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瓦尔登湖》便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他的文字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又富有思想性,在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在这个信息转瞬即逝的时代,文字的生命短暂而轻薄,大量的信息充斥,让人的注意力分散根本来不及深思熟虑,从这一点上看,《瓦尔登湖》的生命力却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依然旺盛蓬勃,也许正是因为本书能够引起浮躁大众对生命质地深处的思考,才使得其本身的价值也经久不息。
崇尚极简的生活法则在当下焦躁的普罗大众看来违背了现代社会的社交要求,但梭罗所追求的人与自然无条件相容与探索内心的自然本源无疑是一股感人的力量,任何做作多余的语言和行为都是一种盲目和浮躁的体现,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这是一本孤独的书,更像一本日记,记录每日日常,猎狗、田园、土地、融雪、汽栗色的马、斑鸠……读《瓦尔登湖》,感受到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厚重和思考。孤独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梭罗以一种圆润的姿态,向我们阐释了他对自我、对自然、对万物的思考。
梭罗通过自身的实践,告诉了我们一些生活快乐丰盈的秘籍:对物质的要求尽可能的简单,简单得犹如湖边的一片树叶;对精神上的追求永不停歇,最大地丰富自我的灵魂。瓦尔登湖边的生活是那么轻松惬意:“一年只要工作六个星期,就可承担所有的生活费用。整个冬天,以及大半个夏天,我都自由而安静地读书。”“如果我们只尊重不可避免的事和有权利生存的事,那么诗歌和音乐就会在街头回荡。如果我们生活悠闲,办事聪明,我们就会看出,只有伟大和优秀的事物才能永久而绝对地生存,”
他说“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反观当今社会,浮躁和功利、盲目而肤浅。人们承受孤独的能力越来越差,缺乏能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离开了大众,便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寂寞和空虚在大肆蔓延,人们来不及思考,带着枷锁被动向前,关于灵魂的安放和生命的意义无暇顾及。
《瓦尔登湖》给我们讲述的正是一个灵魂自由行走的历程,是一种没有羁绊的意识做着的无规则流动。在书中,梭罗似乎是站在了一个超然的高处——巨大的工业机器消失了,庞杂的社会也已隐去,“满面尘灰烟火色”的人群仿佛原就不存在。只有一个手持一柄斧头的灵魂,在这最纯净的大自然里采撷精神的诗篇,然后把它们化成清冽的泉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个至纯至净的唯有灵魂可以触及的地方。
梭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树的沙沙声,鸟儿快乐的鸣叫,他用自己的双手让自己隐居森林的生活变得朴实而又充实。在瓦尔登湖畔,梭声,风拂过的响声,甚至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也有声音;一边钓鱼一边思考……他丢弃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羁绊,享受到了回归自然的本真乐趣,没有物欲的束缚,他获得了富甲一方的精神财富。
他说:“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和静谧中,沉思默想。”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直是他写作的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把农事当一门艺术来雕琢。他脱离城市,远离纷扰,甘于宁静,简单生活,收获快乐。而反观当代,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赤贫。我们的胃囊一再填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
在那里,天蓝的湖泊像钻石般镶嵌在苍绿的森林里,一个小木屋,一把破椅,一个模糊的身影平躺在上面,静静享受夏虫翁鸣,冬雪纷飞,春芽伸展,秋叶凋零。就这么看着,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又垂暮般化作漫天红彤的夕霞。“我觉得就这么做,就这么躺着,看太阳东升西落,也十分有意义。”梭罗的意志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沉思,到底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谛,我们在快速变动的世界中随波逐流,没有时间思考内心的真实追求。他是那么地热爱自然,甘于宁静,他用行动告诉人们,脱离城市,远离纷扰,依旧可以快乐地活着,他笔下描绘的那个世界,那种生活,让人看了不禁心动神往。这并非逃避,反而更需要勇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这是特属于他的神圣天堂,也是他寄身寄心的归属。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表达了对回归自然,享受宁静本真生命乐趣的向往。可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对美好生命本质的思考是一致的。
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纯朴自然的美学风格。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这种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而千百年后,这片无数仁人志士渴望的精神胜地,在另外一个国度出现了,是不是每个文明都需要一个用以升华的场所来凸显现实的压力和丑陋,无论是农业文明下的艰难世事,还是工业社会的轰轰吵鸣,都需要一个桃花源或是一个瓦尔登湖来盛放一颗颗渴望宁静恬淡生活的心?
不论如何,《瓦尔登湖》的价值不仅仅一本文学巨著,更给现代人带来无尽的思考,也许你永远无法下决心舍弃现有的繁杂生活,但是这并不妨碍你在远处欣赏田园般的寂静和生活在远方的思考,我们做不到像梭罗一样清心寡欲,归隐山湖,也要随时注意遏制自己过度膨胀的欲望,加强内心世界的改造,充实头脑,还内心一片安静。至少,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一个瓦尔登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