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哲人讲到:哲学是探索真理的过程。哲学没有固定答案,只有永不停止的探索。所以哲学就是爱知学,哲学家就是爱知者。
终于明白为何懂哲学的人能够活得幸福,谦虚了。因为他们是永不停止探索的人,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兴趣,一生都在学习,都在成长。他们的谦虚来自于“知道自己不知道。”
哲学家们对生活的态度豁达,宽容。
对于我,多读哲学类书籍,通过问答,反问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生活。
读到教育的目标:不是干涉而是帮助自立。帮助脱离无力感和从不自由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帮孩子要恪守“课题分离”的原则。帮助学习知识,尤其是“人格知识”,而不是干涉学习。
人格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它是指与人相处交流。找到在共同体中的位置。
帮助时,要无条件的“尊重一个人。”帮助是我的事,接受不接受是对方的事。这点对我是很大的挑战。生活中,我帮助他,就希望他改变。
尤其看到“你要对孩子心怀尊重,教的一方要尊重被教的一方”,我就淡定了。脑海中立即浮现那个无视课堂纪律,来去自由的男生。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如何尊重他。感觉他不值得尊重。
哲人说,不尊重对方,企图控制和改变对方,这样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无法顺畅交流。
反思对照我的表现,的确如此。我忙于课堂教学,从未真正地去了解这个孩子,不知道这孩子为何有这样的表现,也没有真正希望这孩子能健康成长,我只看重他是否遵守纪律,是否认真学习?
作为成年人,没有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观念,怎么能期望他健康成长呢?
以后牢记: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自立,老师要事实求是的看待一个孩子,努力帮他成长和发展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