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的共读让我的内心世界经历了一次犹如八级地震般地动荡,让我从沉沦状态苏醒,自我的存在在共读中显现。共读的几天里,满脑子都是存在、存在者、说不、自由、宗教、伦理、美学、显现、遮蔽等词语在脑海里萦绕。这些词语的模样在头脑里模模糊糊地刷着存在感,试图唤醒我的懵懂。虽然,这本书对我来说是那样晦涩难懂,但是依旧阻挡不了我读下去的勇气。
如果换作以前的我,这样的书压根看都不会看一眼,更别说读了。但是今天,在郝老师引领下,我敲开了基尔凯格尔、海德格尔、萨特等这些哲学大师的门,斗胆一个字一个字愚笨地跟着大家啃读起来。时时碰到读不懂的句子,甚至整个段落看完都不明白表达了什么。
郝老师曾告诉我们,读哲学书有一个规律,你不可能单独地读懂一本书,除非你读懂另外的十本书。但另外十本中的任何一本,你都将遇到相同的困难。
这句话让我明白,仅仅通过共读是不够的,看一本哲学书也是不够的,需要从第一本哲学书的第一个句子起,逐字逐句啃读,反复啃读,不断啃读,给自己时间,让今天决定昨天,也让今天决定明天。
今天的共读,重新定义了我的昨天,也决定了我的明天是什么。
未读此书时,我看到此书有点头大,简直难以想象自己可以去读。共读之后,豁然发现自己昨天所做的一切,在此书中都找到它的意义和价值,让我重新来审视自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明天,是该消极面对还是积极选择,取决于我自己。即使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依然可以选择,选择活出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今天的共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生命刻度的加深,让我不仅知道怎么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意味着我开始理解学生,看到他们所作所为背后的依据和根基是什么,据此去引导帮助他们塑造自我的本质,让他们如其所是的呈现。
意味着我从沉沦状态被唤醒,踏上寻找自我的旅程,不断探寻我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