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因为拯救小鹿失去了三魂七魄的幽精,很是受创,浑浑噩噩的样子只能被大鬼带着去寻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好好休养。不几日找到一个钟灵毓秀的所在,水软山温,清澈的小湖边各色大树郁郁葱葱,还有一个小小的道观,虽处天地灵气之所,却年久失修有摇摇欲坠的破败。
道观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道士,虽识得些字,也会念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算是借了道士之名将就度日,生活甚是清苦,两人不以为意,每日上山砍柴寻些浆果,偶尔有很远的村民来接济一二,悠然不知岁月,很有不知道而身在道中的意味。
道士也不知何故可以见得二鬼,只是看他们不为恶,形态朴实,也淡然处之。小道士年轻心性,天真烂漫,十五六的年纪,,见了小鬼神色相仿,活泼玩闹,一来二去的算是交了新朋友。
忽几日,小鬼不见道士,心下诧异,便去观里寻他。小道士忧心忡忡,神不守舍,全无平时跳脱的样子。小鬼问起才知道,前些天,连续下雨,道观垮了几间小屋,两人去抢救一些重要的安身地方,老道士受了风寒,平时草药没见得效果,拖了时日,愈发严重了,欲寻医问药,无奈囊中羞涩。
小鬼天地间飘荡得久了,有几分见识,遂与小道士言:“何不立一功德箱,去附近村落传观内神仙灵验,药钱唾手可得,多了还可修缮道观,维持平常生计。”小道士闻言大喜,急忙照小鬼的话去做。
或许冥冥中天意使然,有附近百姓家中小儿顽劣,上道观一拜竟易弦更张变得乖巧,众口相传,观里渐渐鼎盛。老道士的病自是早就好了,两人也生活慢慢改善,换了新袍,饮食也丰富了,精神焕发,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不久道观非但修缮了,庙中神像都重塑金身,几间新房都搭建好做为远来香客的居所。远远去看,青砖碧瓦,颇有仙家气息。两人闲事多了,找了些农户帮忙,再不是原来安静的样子。观外也多了小贩卖些祭祀物件。渐渐人多了起来,有些小镇模样。小道士繁忙,小鬼也去山上疗伤,没再来打扰两人。
转眼过了几年,小鬼情况稳定了,幽精已失,补不回来,大鬼也没有办法,只是不会再爱人而已,也许还是少了烦恼。小鬼无聊,忽想起小道士,又去寻他。到得山下,小鬼目瞪口呆,那里俨然城市,人流熙攘,街道整齐,房屋麟比,那道观早就淹没在中间。
到得入夜,小鬼方才进了观里寻到小道士。小道士年龄大了,气息成熟,身体也粗壮了许多,正坐在楠木的桌前,手撑着脑袋,眉毛拧皱,唉声叹气,见小鬼大喜,上前絮絮叨叨的说了苦恼原委。原来此地发展甚快,已经是旅游和一些产业的要地,道观虽还是香火旺盛,却不是城市的经济重心所在,官家为管理方便,要征收了建政府地方。两个道士虽然钱是有得了,可并无其他谋生技能,又对神仙还几分尊敬,想着对不住各代祖师,道心尚在,思量《道德经》中种种教义,心里懊恼,却无计可施。
小鬼也无法,他茫茫然不知所对,迷惑地看着繁华,却失去原来的自然和宁静,看着充实的富裕,可不见了道心安放的地方,看着有条不紊的发展,又少了往日对天地的崇敬。一人一鬼相对迷茫。小鬼问道士:“你现在想要怎样呢?”道士答:“只想安心地回到原来的样子和师傅修道就好了。”
无奈小鬼回山问大鬼。大鬼告诉他这山水迟早会在人世的繁华中消亡,不断地发展就会有不断的自然被湮灭,不管怎么去保护怎么去珍惜,人在更好的情况下只会越来越多,资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到最后这世间完全被充斥,那也就是终结的时候,只有回归原始无为,才可能救得了那山水,这或许就是《道德经》的意思,也是那道观存在的意义。
小鬼心里内疚,毕竟是自己当初主意才有今日之果,有些害了小道士的道心,郁闷异常。大鬼只得又说要想回到原来的样子,只有让时光倒流,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融了三魂的爽灵,用智慧之光祭祀,换往昔时间。
等了几日,逢满月中天,小鬼用早早收集的无根水冻了冰,做成一个晶莹剔透的瓶子,忍着剧痛从剩下的二魂七魄里分出爽灵装好,挂在道观顶上。清风微作,月辉轻洒,寂静的夜里城市早已入眠,道观四周不多的大树绿叶沙沙作响,谁也 不知道小鬼的一魂又悄悄地融化在天地间,只不寐的小虫轻轻鸣叫了几声,似乎有些为空气里那又淡薄了的影子小小的哀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