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户外日更挑战晓书馆
江城:此心安处是吾乡

江城: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 青鸟飞不到的地方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23:37 被阅读0次
    涪陵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示。重温江城,我才真正体会了这句话的涵义。

    作者何伟,一九九六年来到四川涪陵,两年间以局内人的身份见证着这座小城的剧变,也以局外人的眼光思忖着中国的发展。他把涪陵称之为自己的老家,恰如二十年之后,他再次踏上这方热土,所谈到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

    阅读过程中,我曾经热泪盈眶,为着娓娓道来的文字,更为那一份可贵的态度。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获得态度比获得形式更重要。

    一位外国人,几乎是在平视他所见到的每一位人,小面店的老板,学生,小姐,农民,他与他们交谈,记录下他们面对社会转型的看法。

    他经常去的那家小面店,叫”学生食家“,老板黄小强的儿子在咿呀学语之际,先学会了说股票,二十年前,那是向钱而生的年代。人人都怀揣着一股热情,要冲破樊篱,做一个了不起的盖茨比。

    学生们大多带有农业背景,他们知道牲口般地劳作有多么艰辛,所以顾不得瞻前顾后,要依靠教育改变命运,毕业后,他们大部分回归故土当老师,还有一些前往深圳,温州,寻找更丰富的梦想。

    小姐们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上,对挣钱敞开了心胸。

    涪陵这座小城里,充满了喧嚣,船鸣声,喇叭声,叫喊声……棒棒军们每天都会来讨生活。唯一不同的是,那些农民,他们听说,几年之后,这里会因三峡工程有所变化,他们将前往另一处乡土。这些变化他们无能为力,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成长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来日方长。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初到涪陵,何伟语言不通,异国他乡更是举目无亲。在学校里的交际,也被限制在条条框框中。小城里的人们热情但也直白。他们从未见过外国人,见到何伟,于是大喊”哈罗,外国人“。

    那种不被当作人来看待的日子,对他实在是备受煎熬。还好,何伟给了自己一个成长的空间,也慢慢学着理解。那些标签并非是看不起,只是因为好奇。慢慢地,随着汉语水平的提升,他开始拥抱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他进城,去公园,去茶馆,跟人们聊天。

    春节这一天,老板黄小强邀请他来家里做客,共度中国这个最隆重的节日。春天再次来临,他又一次背上背包,逆乌江长途跋涉。途中他见到的一个杨姓老人,给他端上了一碗带白糖的开水。快要离开时,他的两个学生让他录下了他们之前学过的诗歌,他还用了五分钟录下了一些脏话。

    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性的地方,既闪耀着光芒,又点缀着瑕疵,而这样的地方注定总是有魅力的。

    恰如莱昂纳德•科恩的那句歌词,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城: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yz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