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星期日
昨天与薛老师约好一起通过电话互相问询,完成李老师布置的6W1H作业。
今天早上起床,我先复习了6W1H
即:
who(是谁)
what(发生了什么事)
when(什么时间发生的)
where(地点在哪里)
which(与哪些人有关)
why(由什么原因造成)
how(事情是怎样演变的)
差6、7分钟8点的时候我们互通电话,先由薛老师扮演求助者,我扮演咨询师(助手)。由于刚开始没搞明白到底是应该由助手来了解还是咨询师了解,我们先以助手和来访者的身份通话的。
我按照6W1H逐个提问,一问一答。(早点儿看李老师的文章《心理咨询技术的学习该如何起步》我就不会这样来提问了)薛老师以孩子不写作业为由想来咨询。
问:您好!请问我有什么能帮您的?
答: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想找咨询师咨询一下。
问: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写作业?(薛老师刚要回答,我想起忘了问who,又赶紧打断,问她贵姓和职业等身份,现在想来,完全可以不必按顺序来,等告知预约时再问也不迟。)
问:孩子多大了,不好好写作业是从什么时候发生的?
答:12岁,上初中了,从小学开始就没好好写过。
问:一般写作业是回家写吧?那在学校写会怎样?
答:在学校我就不知道了。
问:您没跟老师沟通过吗?他写作业时是您看着他时他不好好写呢?还是他爸爸在家时就好好写,或者是有老师就好好写呢?
答:他习惯不好,老师布置10份作业,他记8份,拿回来6份,写5份,从上小学老师就天天找,现在上初中了,老师比较负责任,经常找我,我觉得是个尖锐的问题了,特别烦恼。
问:您觉得他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笑:我不知道,是没培养好习惯。
问:第一次不写作业是什么情况?
答:他上一年级时,我家老二正好一岁多点儿,天天在家闹腾,他好像就没有写作业的环境。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没要求,公公生病老公回老家了,我一个人在家带俩孩子,到三年级我又去北京工作了。也没有一个完整陪他写作业的习惯。
问:就这个问题跟孩子沟通过吗?
答:沟通过,他说就不愿写作业。
问:为什么不愿意呢?
答:他说写作业是老师惩罚学生的一个手段,他很抵触。
问:是经常被老师惩罚
刚开始在公立小学遇到个老师常大发雷霆,拿着本子摔到孩子脸上,让孩子觉得没有被好好爱的感觉。后来我给他转到私立,那老师倒挺好的,作业写不完有班规翻倍。老师也没有很坚持,我也没很在意,他存在侥幸心理,我要抓着就翻倍,抓不着就赚了。
问: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问题,的确是令人焦虑的问题。您现在想解决孩子不写作业的问题呢?还是您的焦虑问题呢?
答:我想解决孩子不写作业的问题。
问:孩子不写作业的问题应该孩子是求助者,您能把孩子叫来咨询吗?
答:我试试吧,我问问。
问:那您跟孩子沟通好了,再给我来电话好吗?
答:好,谢谢
问:感谢您的信任,再见。
薛老师很有心,她提醒我再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回顾口述了一遍,6W1H基本问到。
薛老师说有一个点她没说,当我问她是处理孩子的学习问题还是她的情绪问题时,她说她不是很焦虑,但当时她脑子里一闪:我不焦虑我为什么来咨询?我为什么以前不咨询,孩子上了初中了我反而来咨询呢?
问:这是为什么,你自己考虑过吗?
答:问题在于我还是非常焦虑,我认为我焦虑的问题都是孩子不写作业。所以我把不写作业推出来,咨询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就不焦虑了。所以我刚开始时求助者有时是在说谎的。
薛老师太厉害了,当求助者也给咨询师设了个套,看来事先对这个作业反复琢磨过。我不禁叹服有心人就是有心人啊,连这种细节都考虑到了。
通过回顾,我发现我的提问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提问刻意、生硬,不够流畅。虽然该问的几个项目都问到了,却很呆板,缺乏技巧性。
二是声音不自信,有“嗯、昂”之类的口头禅,这跟自己没有熟练掌握有关。
三是太着急,不够沉稳,有时没等来访者回答我就抢过话头,内心有一种怕冷场的感觉。
四是只限于表面的提问,没有深层的洞悉和觉察。比如最后薛老师给我反馈的她故意设计说谎我却没有觉察。
五是资料收集还不够细致,比如孩子目前的表现,社会功能是否受影响,孩子与父母和相关人的关系如何,妈妈的焦虑都有什么表现,怎样把妈妈变成求助者等等。
后来我们角色互换时,薛老师的表现就很沉稳很随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6W1H的提问。
感觉跟薛老师合作的确获益匪浅,她会引导我同她一起分析探讨和感悟,希望有时间能和薛老师再做一遍6W1H练习。
这两天才从群里看到李老师以前写的文章,才知道“6W1H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咨询时间有限,咨询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就要注意如何询问,提高问话的技巧。咨询师如能把这个过程变成求助者自己倾诉的过程,就会减少一问一答、求助者被动叙述的现象,同时使这一过程变成有助人效果的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