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寒蕻
每逢九一八事变发生之际,一个古老的问题就会重新探讨,就是蒋张二人所奉行的“不抵抗政策”,由于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这个问题的答案异彩纷呈。事件中的当事人都驾鹤西去,真相也许隐藏在重重云雾之中,历史学家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和纷繁浩杂的史料中探寻曾经遥远的过去,寻找未来的意义。
对于我来说,我是少帅的忠实粉丝,我曾经那样迷恋他,我爱他的英俊潇洒,风流多金,爱他的忠贞不渝,也曾经为他半生囚禁的日子深深惋惜。当这位老人历经百年沧桑,在夏威夷暖暖的海风之下,安然闭上了双眼,死亡对于这位老人并不陌生,他在死亡的边缘游走,他所爱的人和爱他的人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常年的幽禁生活中,磨平了他的雄心壮志,也让他曾经帅气的面孔不复光彩。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他收起了自己所有的锋芒,但是无论他再怎样小心翼翼,他是蒋氏父子心中最深的忌惮。写着违心的理论,渴望再次驰骋疆场,洗清自己身上的冤屈,但是他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样背负冤屈,张自忠的命运就幸运多了,他在枣宜会战中英勇捐躯,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气节。如果没有身上的重重光环,他其实与普通的东北人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身上同样背负着血海深仇和家恨国仇,面对错综复杂和利益叠加的国内形势,这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显得措手不及,对于父亲横死的消息,他没有时间去悲伤,父亲留给他的不光是令人艳羡的财产,同样也是如山一般的责任。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任何一个决定都必须小心翼翼,在这种长期的高压之下,张学良对于鸦片产生了依赖,他在虚幻的世界里忘记了现实的种种不愉快,在缥缈中寻找解脱。在权力的顶峰使人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痛苦,然而这种感觉来的过于突然,也太过于决绝了。郭松龄公开反对张作霖,这个消息对于张学良无疑是晴天霹雳,一边是自己生身父亲生他养他,一边是自己最尊敬的老师永远在他迷茫之时指点迷津,最后的结果是郭松龄夫妇被杀,郭松龄被暴尸三日。这对于本就重情重义的少帅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没有了郭松龄的敦敦教导,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张学良更加依赖鸦片。他曾经尝试过戒掉大烟,却因为用药不慎反而沾染上吗啡,因为这个不良爱好,再加上巨大的舆论打击使得张学良一度萎靡不振,在出访欧洲之前,宋子文语重心长与张学良说:“汉卿,日本人叫我们什么,你很清楚。”张学良时任副总统,一个副总统萎靡不振,日日流连于烟床,叫人如何能不对这个民族失望?在外国医生和顾问的帮助下,他以超人的意志成功的戒掉了这个爱好。
东北军虽然是清一色的西式装备,但是骨子里还深深的留着绿林好汉的习气,派系林立,各自为政。15岁的时候,张学良就参加过反对二十一条的示威活动,他或许和那个时代普通的青年一样,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让这个民族重新站立起来。天朝上国虽然禁锢我们文明的步伐,但那是一个国家繁华绚丽的美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贫穷和落后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上。
在1929年的时候,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甚至不知道清王朝已经覆灭。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在一度程度上想洗白自己的军阀身份,最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军阀混战的场面。从人品和人格来说,杨宇霆和常荫槐没有挑剔的地方,对于年轻气盛的少帅来说,他们阻碍他的梦想,他们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封建的。而最令他难以忍受就是他们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而他们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古代君王和臣子之间的怪圈。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手握大权掌管三军的统帅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对于他所做的决策,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天方夜谭。明明三个人应该相互扶持着走过最艰难的时光,结果双方都在互相指责。
在我求学的过程中,我经历过深陷泥潭却无人帮助的绝望,也经过在痛苦边缘挣扎时朋友无私相助的感动,这种感动是值得用一生去铭记,去报答。无论一个人如何坚强,毕竟不是无坚不摧的机器人。在张学良执政初期,是他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而杨宇霆和常荫槐经常隔岸观火的态度深深刺痛了痛苦的少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事情,为以后杨宇霆、常荫槐和少帅的分歧埋下了伏笔。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性格里都有暴躁的因素,这些导致了杨常二人血洒老虎厅。对于东北军来说,这两个人就像天一样,无论他们再有错,为了这份家业,他们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杨宇霆和常荫槐的死着实令人心寒。而那些忠实于二人的部下,个人小小的臆断一下,杨宇霆曾经密谋杀害了郭松龄,想必少帅此举也是为自己的老师报仇吧。张学良一辈子最大的污点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不抵抗,我有一种很个人的观点,在九一八事变纪念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这种观点,张学良希望通过国联仲裁解决事件,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暴力。当然了,作为统帅,东北军的军纪涣散也是九一八事变失败的重要原因,面对准备齐全的日本军人来说,东北就像是唾手可得的礼物,重要的将领基本都不在岗。的确,九一八事变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不是东北军文恬武嬉成风,失败也不会如此丢人吧。他悲剧的根源来自于西安事变。一个领袖无论胸襟多么博大,更何况蒋介石本人胸襟狭小。恐怕都没有办法心平气和面对一个将枪口冲着自己的手下。但是如果没有双十二事变,全民抗战依旧是一个君问归期没有期的梦想。
而张学良最传奇的就是他的家庭生活,在一九三七年前,他是万人敬仰的少帅,她是端庄秀丽的少帅夫人,这是一段谨遵父母之命的传统婚姻,却在共同进退中收获了尊重与爱,无论他在外面何等风光,在她面前都是乖巧的小弟,在漫长的思念中,她罹患绝症,却以一种没有尊严的方式活了下来。她曾经生活在云端,因为无妄之灾默默承受着一泻千里的痛苦,因为爱,她变的无所不能,她学会了投资理财,为他的生活寻求保证,在异国他乡她独自一人承受着连失两子的悲哀。她拒绝了别人对她的爱慕,为了没有未来的承诺而等待。她失去曼妙的身材,夺目的青丝,我见过一张于凤至晚年的照片,你已经认不出来那是她。她是风华绝代的秘书,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过是贵族小姐的华丽冒险,却没有想到为了这个男人,她脱下了丝绸制作的旗袍,为他单调的生活调剂,他们三个人就这样和平的相处。1937年后,一个为了营救她,出走美国,在病痛的折磨下求活,一个为了照顾他,与安逸的生活告别。长期负责监禁张学良的特务刘乙光曾经说过:“这个四小姐真不简单”,在长期抑郁的生活中,张学良总是无端向她发火,她总是默默的承受,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学会了八大菜系。在他们的住所周围每天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卫,然而他们两个人风雨同舟,像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爱,山高水长。分隔在地球的两端,遥遥相望51年后,仍不得相见,曾经的那封离婚协议书刺痛了她的眼睛,但是那句我们永远是我们,让她坚定的活下去。惊叹他们一枝梨花压海棠的爱情,感叹她半个世纪的等待。我常常在想,这三个人应该都是海纳百川的人,没有一定胸怀的人怎么能撑起这么伟大的爱情,这是一段真正的感情,从来没有计较谁在收获,而只有奉献。
对于每一个女孩子来讲,少帅是一个完美的男人,多金,潇洒,尊重女性。对于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他的身上有很多的不足,而这些也间接导致他的悲剧,而对于他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赞扬他的人不计其数,而批评他的人也很多,但是无论怎样,他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来没有站错队。也许他说过的一句话是很中肯的“我们张家父子不是因为爱国,会沦落到今天的这个地步吗。”也许我们了解的都只是我们心中的张学良,而不是真正的张学良。
2014-9-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