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雾
文|深海梦影
清晨出门,发现夜里起了好大的雾。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雾了,分不清究竟是雾还是雾霾。
于是,浅浅呼吸一口,轻嗅,发觉没有呛嗓的味道,确定是雾了。
一提起雾,总觉得这个字眼是神秘的。忆起高中,那时对雾霾天还没有概念,只知道一逢雾天,学校便通知不让随意走出楼门,自然是不用晨起跑操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跑操这个词对喜欢跑步的我来说异常敏感。全校所有的班级都压缩成一个个方块队,安置在操场固定的位置上,待音乐起,同时绕着操场环圈跑。
四百米操场要容纳近六十个班级,速度异常缓慢。作为打头班,前面紧跟着上一个班的队伍,迈不开步子的感觉实在煎熬。因而,特别希望每天起晨雾。
有时也特别恨这个大雾天。高中学业紧,一个月放一次大假,半个月放一次小假。
当属放假的时候,有时偏偏赶上雾起不散,能见度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为了学生的安全,大雾天学校不放家远的同学回家,家近的同学自然也受牵连。
这个时候,家近的同学就要发起抗议了,然而抗议无效,很快被年级主任镇压。大家无心学习,坐在教室的座位上望着窗外朦胧的远方发呆,盼着雾赶快退散啊。
雾可真是个折磨人的小妖精。
后来上了大学,我去另一个城市读书。入冬供暖后,我终于见识到了所谓雾霾。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可是出了名的。
曾以为雾再大一点就成了霾。原来,雾霾和雾是有区别的。雾是水汽凝结来的,而雾霾作为颗粒污染物而存在。
调动五官来感受,雾是无味的、朦胧的;雾霾是呛鼻的、辛辣的、吸入肺里让人咳嗽不止,隔着一层一次性口罩都感受到嗓子在发热。简直让人宛如身在仙境了,几米以外就让人人畜不分。
那个冬天我对这外来物感到新奇,朋友打趣说,近几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能比我们多活好几年。
这么神奇的吗。
再后来,主修环境科学专业的我,开始对雾霾有了了解,才知道戴着一次性口罩和暴露于空气中没有本质区别,不过是隔了一层心理安慰罢了。
也了解到雾霾对人类的潜在危害。曾经发生过的环境公害八大事件,都与细小颗粒物的存在有关,不容人类小视。
于是,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未来是环科的天下,我们任重而道远。
曾经学校传出这样一条段子:我藏在雾霾这头,你躲在雾霾那边。我们手牵着手,谈一场异地恋。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时候。大学第二年那个冬天,雾霾异常大。某个期末临近前的周六,手机污染指数显示重度污染,我们需要补一节高数课。
果然,出门后能见度不足五米,早晨起来找不见路,好不容易摸索到路,站在教学楼前找不到楼口,让人哭笑不得。
想着上课注定要迟到了,一进教室门发现没几个人在,在的同学大眼瞪小眼盯着教室前门,为抵达战场的英雄鼓掌叫绝。
教授也是不能开车,绕着小路行走探道,自然来得最晚。
教授说,身为环科人,献身当吸尘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个冬天过后,真的有同学患了肺炎,甚至还有同学得了肺结核。
后来,听说那天用实时数据监测到雾霾大到已经爆表,何止重度污染。为不引起惶恐,只好造假。众人无语。
大学四个年头,每年冬天都是这么过来的。从十一月开始,遥遥无期的雾霾天要一直持续到次年二月才能退散。到处灰蒙蒙、阴沉沉的,不见天日。
日子可真难熬呀,心情也是真的压抑。
这个冬天,我再不想邂逅雾霾了。今日重逢雾天,倒是挺亲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