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从分裂到整合

笔记—从分裂到整合

作者: 莉莉安蓁妮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16:37 被阅读0次

    概念:英雄之旅,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从分裂到整合的过程。

    形成的原因:

    最初,是我们自我太脆弱,为了保护这份脆弱,我们不得不将一些不能忍受的心灵内容分裂出去,例如:自体的虚弱,关系中的恨等,并且,我们会把这些本来源自内心的“坏”透射到外部世界。

    做法:我们会外部世界构建一个二元关系,需要一个“你”来容纳这些“坏”,发现这还不够,接着构建三元关系,需要一个它来承受这些坏。

    结果:随着自我越来越强大,建立在“我基本是是好的”这个基础上的内聚性自我终于形成,

    形成:然后人就开始做一个相反的工作:整合分裂出去的,被分裂出去的“坏”的心灵内容。

    人性与世界之所以这么复杂,在我看来,就是这种“坏”不断向外投射的结果。

    所以一个人的人性成熟的标志是可以面对/处理/容纳并转化自己和关系中的“坏”。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坏”的部分,恰恰是生命力本身。例如:自恋/性/攻击型,例如:金钱。

    因为分裂,你会变得简单,同时也会虚弱;因为整合,你会变得复杂,同时也会变得强大。

    问题;

    那些所谓的坏的是通过什么行为进行投射的?相反所谓保护的那些“我是好的”这种感觉,又是如何自我整合的?

    内聚兴自我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内聚性自我概念是什么?

    容纳并转换自己和关系中的“坏”有没有实际的经历?

    完成的动作有两个,一个是切割,一个是投射,所谓的切割就是直接分离,与原来的我直接撇清关系,所谓的投射,就是要找到一个安放这些坏的内容的容器,这个容器,可以是与自己建立关系的人,或者是物体。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不能承受的内心。因为全能自恋,我们不允许自我被否定,或者有任何对自我有质疑甚至是威胁的的内容出现。(关联,曾经做过的一个游戏,我是一个热情的人。。能否在对方反复质疑你的情况,仍然能坚定大声的喊出肯定自我的言语。几乎是用尽去哪全部的气力来对自我进行维护,可见对于不能承受的坏的内容,内心的保护力量是有多强大,那么反之,你内心所不能接受这些不好的内容同时又是多么的脆弱。)

    为什么要不断的投射呢?

    因为坏是从自我身上切割掉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在看到这份存在,而不能消灭他们,这些坏也是人性完整的一部分,当我们不能在自我身上看到它们时,我们要在他人身上看到这份坏,从而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

    在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内聚性自我,切割和投射的动作开始转化为整合和吸纳。

    成长的动作有两个:一个是吸纳,一个是整合。目的是直面这些坏,并且能够认识它们,处理它们,最后完成整合。

    (我们没有做切割,直接从他人身上看到的坏,是否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例:最近感知到自己遇到的种种,被冷漠对待,被孤立,看到对方不和善的表情,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想法,是否是为了保护内心而切割一些心灵内容的坏投射到对方身上,完成自我内聚的过程,从而有勇气之间这样的境遇。)你口中所描述的对方,实际上是否是自我的不能接受自我的一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实际的对方,未必就是坏的部分???????

    所以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有没有完成彻底整合的人?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路上,这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心位的概念

    分裂是一分为二,有好有坏,偏执是只偏一端,要么都是好的,要么都是坏的。

    举例:三个月大的婴儿没有能力处理妈妈既是好就是又是坏的这样一个复杂的信息,它们认为在某一时空里的妈妈和婴儿要么全是好的,要么全是坏的,这就是所谓的偏执,当妈妈满足婴儿时,妈妈是好妈妈,是理想中的完美存在,婴儿时好婴儿,而一旦不能满足时,对妈妈产生了不满,立即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完全坏的存在,是坏妈妈,婴儿是坏宝宝。

    婴儿一开始是活在全能自恋和全能毁灭感中,同时伴随的是婴儿还没有形成客体的稳定性,当妈妈不能满足它是,会爆发全能的毁灭,同时他会担心自己像个全能的魔一样,一发出攻击,妈妈就接受不了。而自己因为行为能力受限,体验到彻底的无助,非常虚弱,也会产生自我即将被摧毁的感觉。

    (时机:错过就是错过了。宝宝小的时候,妈妈尽量的去了解它的需求,满足他。)

    而无论是自体被摧毁的体验,还是客体受到攻击,被摧毁的想象,都是自体虚弱的婴儿心智所不能承受的,实际上也是人类所共同不能承受的额,所以处于偏执分裂位的个体,必须把他们分裂并投射出去。这整体上,称之为切割。

    偏执分裂位:意思是处在这个位置时,人会有严重的全能创造和全能毁灭的想象。

    抑郁位:

    1.好和坏是同时存在的,好妈妈和坏妈妈是同一个人,好婴儿和坏婴儿也是同一个人,这是整合的开始。

    2.整合:更高级的心里功能,但是让人感觉不痛快/不爽,整合意味着你看到的客体有好有坏,所以无法痛快的去爱,也无法痛快的去恨。同样的,你自己也有有坏,因为爱的时候,你担心自己不够好,恨的时候,你会想对方虽然不怎么样,但我也不怎么样,于是难以恨的理直气壮。产生纠结-产生无聊

    从无聊的想象走向现实。现实的连接更加有生命力。但这也是整合的开始:接纳客体和自体的好与坏,学会与它们相处。

    为什么抑郁:因为攻击好的客体会产生内疚,内疚产生抑郁。而偏执分裂位的人没有内疚,只有恐惧,因为担心自我的攻击性会受到坏的客体对自己的报复。

    整合的开始------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

    复杂人性的展开;

    状态分为三种:你可以好,也可以坏;你只能好,不能坏。(稍微有点分裂)你既不能好,也不能不好。(陷入到双重束缚,自我会生活在冲突和矛盾中,对这个世界认知将会不清晰,思维和情绪陷入到混乱状态,容易陷入分裂)

    自我的体验:做软件画图的时候,高考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到一种状态啊,我想要的好的效果我凭我现在方法努力了,但是达不到,我很挫败,但是我暂时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改进,却又不愿意接受目前的现状,也就是自我能力相对比较弱的状态,因此时常会有矛盾和痛苦的感觉。基于对自体虚弱的保护,就会向外投射,要么将不如意投向外界,觉得是他人问题或者境遇的不公;要么就倾向于对自我的否定,而对自我的否定,无论接受与不接受都会对自我造成伤害,因此就更加纠结。而这个时候一旦有其他事物或者人出现,给予肯定或者鼓励,意识上很容易为了保护自我而将注意力转移。比如:当时无法抵御学习成绩下降的挫败,接受不了现实社会中老师的眼光,惨淡的成绩,而那个时候网络虚拟的环境给予自我重新延伸成长的机会。生命中任何的行为的出现都有其原因。始终相信,人性向善,想要变好的的一面。

    教育孩子的方面:既不能接受孩子说真话,也不能接受孩子撒谎,这孩子形成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我既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那我应该怎么样。

    最好的人性是,接受孩子多面的性格,包括自恋/性/攻击性,还有金钱。这都是人性完整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如何正确发挥自我的多面,但是又不会逾越相应的界限,比如,让孩子知道,在面对坏或者的恶时候可以撒谎进行自救,但是又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成习惯,成为不良的品性?

    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纳。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这种表达其实还远远不够,更好的表达位,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他们本来就是超越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

    按照本心去活,所以没有必要把心灵内容压抑到潜意识。

    《你可以执着 也可以放弃》

    没有实现的愿望,具有诅咒般的力量。

    较量  事情表面的客观事实已经不那么重要,而背后潜藏着的个人意志的较量,成为了主要的东西。

    执念

    现实  生命中最大的先现实之一是我们有些愿望注定实现不了,那应该如何面对实现不了的欲望呢?

    任何丧失都会导致哀伤,让哀伤的情绪情感自然地流动,最终在情绪过程/头脑过程/身体过程都接受这份丧失的发生,这个完成的过程就是哀伤的过程。

    而如果这份哀伤没有很好的进行时,一个人的能量就会滞留在和这个丧失的较量上,如果这件事上集聚了太多的能量,那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其他心理能量去做其他事情。

    人之所以会停留在偏执位,是因为我活在一元世界时,感觉到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对方是敌意的“它”,这种时候是不能低头认输的,如果认了,就会产生巨大的羞耻感,严重的攻击自己。

    感知这个世界有爱,是放下偏执的关键。从一元世界的认知中,体察到二元世界,人性中的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从分裂到整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ev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