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大督查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通过设立“智慧班”“未来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学习软件,有的学校甚至为相关企业“搭台唱戏”推介学习软件,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教育公平,社会影响恶劣。
不买平板就不能进到智慧班,不买平板就只能在普通班学习,胁迫学生家长以“自愿”的形式硬性来购买学习平板,真的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吗?
为什么要走电子化教材
卖平板的厂家总有千方百计来应对市场,双减下教培班不让继续了,但孩子的学习还得继续。怎么继续收割这部分家长的钱包,成为各大厂商的主战场。
内置一款学习软件,置入同步的教材,将低配置的平板进行高价格的售卖,只要穿上了“教育”“学习机”的外衣,价格就能翻几倍,而在实际使用中却差强人意。
不同厂家有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资源又产生着不同的学习方法,虽然可能是名校名师的讲解,但是否适合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使用呢?
如果真的习个平板就能学习好,那学校的老师就可以下岗了,已然没有什么教学作用了。难道只是为了在现场做一个纪律管理吗?
厂商都在吹捧自己的产品如何有优势,从硬件到软件,从课前到课后,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从大数据再到智能AI,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老师的地位其实已经受到威胁。更有甚者说能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的备课改卷,出题的效率等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家长们直接买就是了,干嘛还要在一方面在学校学,另一方面再买个平板学呢?多此一举,难道能考高分?纯属脱裤放屁。
电子化教材虽然有一定的携带优势,有一定的便捷性,但长久的盯着屏幕,你觉得孩子的眼睛能受得了,即使商家再吹捧产品的屏幕有多护眼,你也可以反出一下自己玩手机后出现的问题。恐怕走向电子化后,只是多了些戴眼镜的孩子罢了。
平板,只是一个工具,不能代替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如现场好,就像上网课一样,还是直播,你能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吗?
学习工具无非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想要靠工具成才天才,那就是痴人说梦。
“教育”VS“生意”
为什么接二连三的爆出各地出现要求学生买平板及学习软件的事件?无非是教培机构关门了,学生资源重新回流到了学校,厂商无法再通过教培机构来开展合作业务,只好把触手伸到学校。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拥有了财富。
手里握着大量的财富不去变现,恐怕只有傻子才会那样做。一个平板的市场价卖到3000~6000,甚至更高,实际成本呢,很多连1000都没有,高溢价出来的都是各种渠道开发分润的利益,这块蛋糕谁切走了大头,想必你也应该知道了。
至于是否真实起到教学、学习的作用,恐怕只有真正用过的人才知道,到那时候谁还管你那么多,货我卖了,钱我赚了,东西你也用了,还想退钱吗。
谁为孩子负责
不买就不能进智慧班,不买就会受到排挤,不买就给你难堪,当大家都被裹胁着购买后,剩下的那几个你怎么办?买还是不买?
父母努力的打拼只为让孩子过的更好,学的更好,能成为光宗耀祖的人中龙凤,可眼下这个小小的平板之山横亘在眼前如何翻越?
条件好的,买多少都无所谓;条件不好的,你让他们怎么办?巧立名目的划分班级来对待不同的学生吗?这难道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吗?
不能,但家长无奈,老师无奈,学校无奈,商家更无奈。
家长无奈于不能自己教授孩子必须送到学校读书,老师无奈于上面的施压你只有照着做,学校无奈于在利益面前的屈服,商家无奈于没有其他市场可以开拓。
学生变成一串串冷冰冰产生利益的数据,教书育人已然只存在于课本,学好学坏与我无关,我关心的只是是否于我有益。
这是一个挣快钱的时代,谁都要分一杯羹切一块蛋糕,但经手的人太多了,泡沫也就多了。结果就是谁买单的问题。
谁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是家长?是老师?是学校?还是学习平板的生产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