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525748/5944a2ad282eeac6.jpg)
经常有人问我“瑜伽练多久啦”“瑜伽练这么好,有什么窍门吗”“我也想练瑜伽 可是没有时间”,还有人问“又是瑜伽又是教练,你哪有这么多时间?”
之前我也从没想过瑜伽和教练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今天在练习的时候,忽然开窍了,仔细想想,其实每一次的瑜伽练习,也可以是一次自我教练的认知和实践过程。就像上图中,一样的动作,左右不一样的效果,自我反思,发现自己也是习惯于“舒适的”单边练习,不擅长的另一边经常会被忽略停留的深度和持续的时间。
如果把“练习瑜伽的身体”作为我们的“教练客户”,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每一次的过程中都是你“自己的意识(教练)”和“自己的身体(客户)”的对话:
1.道德准则:“意识”要正,“身体”不要受伤,任何的体式,做到自己的极限;做正确的练习;
2.设定目标:在准备练习瑜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让“意识”和“身体”达成一个共识:这次的练习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次主要要精进哪几个体式?目前我的体式在哪一个阶段?通过这个练习我希望达到哪一个阶段?
3.建立信任:你自以为的“意识”有多了解自己的“身体”?你有多相信自己的“身体”?你的“意识”愿意陪伴“身体”走多远?
4.仪表仪态:进入每一个体式的瞬间,“意识”有多开放?有没有“看身体之大”会不会有“我不行”“我怕疼”“我不要”等潜意识的呈现?“意识”会不会随着“身体”的流动而改变下一步指引,鼓励“身体”多坚持一下,多往前走一步?
5.沟通和认知:练习是为了让自己进步,哪怕只是一个关节一个筋络;长久的习惯性动作,会让“身体”处在一个舒适的区域,“意识”可以帮助“身体”看清自己所处的体式和可以精进的体式;有些体式并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愿不愿意去尝试;不愿意尝试的理由有很多,“潜意识的骄傲、舒适(习惯性的动作可以找到成就感,我可以我骄傲)”“潜意识的害怕、挫折、担心、恐惧(对过往的失败经历或者对未知世界的感知)”;“身体”是易于逃避和躲藏的,也是聪明可开发的;只有“意识”时刻关注当下“身体”的感知和情绪,挖掘“身体”拒绝的理由,同时帮助“身体”排除各种干扰,让“身体”再一次看到可以进步的空间,帮助“身体”做好行动前需要的各种准备(口令,注意点,力量,意志力),“身体”必然付出行动,去体会那个理想的体式;
6.行动和计划:“身体”做好准备要去到那个体式时,必然会探索更多的方法;”意识“可以鼓励“身体”如何做可以更有持续性,帮助“身体”感知不同的变化,总结做的到做不到的经验,从而带动“身体”走向更好。
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瑜伽也好运动也罢,不是野蛮练习也不是重复枯燥练习,不能做到的体式不愿意尝试的体式,有些是“身体”的物理原因,有些可能就是“意识”的影响因素。由此,在每次练习前中后,可以尝试这样的“自我教练”,探索练习的乐趣,保持练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
也许,哪怕只是一个瞬间,既进行了教练练习也展开了瑜伽练习,就可以让自己在各方面进步多一点点。
以上是今天在瑜伽练习时的个人感悟,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