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与医”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与医”

作者: 子风砌字 | 来源:发表于2022-01-25 15:05 被阅读0次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甲骨文本字为“智”,秦简牍写作“矢,口”。矢(什么是时间三),甲骨文通“大、仌、交”,写作“个,鱼形”,可表光内两个角动量互相融合而成的方向性。口(由诲女,知之乎),即“横写的月”,可表肉体和自然界有规律地频动变化,让人学习频动变化的规律,掌握控制频动变化能力。

《甲骨文编》1-3矢,4月,5口

“矢,口”两相角动分合之果,像量子电动力学中所有矢量箭头相消相加所得,形成一个概率幅的通道,在这个范围内是知,范围外是不知;范围内是“常”,越接近均值越经常,能引领经常,就是时尚。尚,通“常”,金文写作“两个一,冖(mì),口”,表示在不同时间地点事件重复发生,形成延续性,这是常。金文也写作“八,向”,表示频频反复发生,形成有意识地仿效传播,合成一个世事发生发展的方向性,就是“尚”。《说文解字》说:“尚,曾也,庶几。”就是说不但经历过,而且经历过多次往复变动。《说文解字注》说:“尚,积累加高之意。”经历得多,认识得深刻,以至掌握规律,境界突破,才是“尚”。

“知不知,尚矣”就是说要掌握自己不知道的,需要积累胜败浮沉、经历量变质变。前一个“知”是“知府”“知县”的知,即掌握把控。知府知县经历长久历练,若能处事明智、把控大局和发展的大方向,才有资格成为“尚书”。作为古代官职,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尚书》即“五经”第二“书”,“尚”为后世尊称,就是说“书”是一部累积了历代智慧、能指导世事方向的合集。

常与尚、知与智,是积累与升华的辩证关系。若在通道内习以为常,对“不知”无感,以为一切自然而然,甚至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以“常”为“智”,以“知”为“尚”,就是自以为义。学海无涯,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只有经过胜败浮沉,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能把控好自己、把控好局面、把控好大方向,以平常心成就不平常事。马照跑,舞照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守常求尚,尚能安常。

从知而智、从常而尚的转化发展,需要经历的“曾也,庶几”,经常表现为“病”。病,秦简牍写作“仌,厂,倾斜的丙”。丙(神秘的兵器戈),通“内”,甲骨文写作“冂(jiŏng)或冖,入”。冂或冖(一以贯之四)表示两相互动的联系性,形成一个范围,在此范围之内事物有规律地发生和发展,能够被左右和控制,就像把控之“柄”。若在此范围之外,某个能力对内形成牵引、逐步互动、形成键接增长,如同抓住肌体“把柄”的病毒侵入,改变了原有范围的平衡。“非常”而且“不知”,即不能以相反相消的矢量箭头左右和消化。“不知知,病也”,后面一个“知”是“知府”“知县”的知,就是说不知如何把控,欲并反受其扰,就是病。

丙的最终范围还未确立就会表现为病,所以说“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说文解字》说:“病,疾加也。”疾,甲骨文写作“大,倾斜的矢或交”,表示神赐改变、使人长大之箭。人之“大”,就像大量矢量箭头的集合;“矢”之两相不断互动演进,彼此不断互相予取,如同光电效应,粒子激发与释放光电子的过程几乎同时发生,快速产生连锁反应,这个飞快的往复变化,光入光出,其疾如矢。生命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就像鱼与水,内外时时辩证互动。疾加,即施加外来作用,原有的平衡演进被打破,肌体必须对其进行反应和消化吸收,如果肌体反应不及、处理不了,就是疾病。

西方成语“上帝之鞭”(the Scourge of God),语出公元410年西哥特人首领阿里特克一举攻陷并洗劫古罗马的故事,后用来特指突发性地改变历史进程且极具破坏性的外来侵略是上帝对其子民的严厉惩戒。上帝之鞭就是“疾”。在西方既是战争中的钢鞭,也是智天使手中的弓箭,前者针对国家民族,后者针对个人。智天使以疾病也以爱情为箭,无论厄运还是幸运,来得太快都是疾加。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付疾,急也不急,既要立刻应对,也要按部就班,不讳疾忌医,也不病急乱投医。肌体经历了病,产生了抗体,知道了如何预防应对,以后就能自行消化,一切如常。这个抗衡而消的历程,就是“病病”,即矢量箭头相并相消,从“知”而“智”的升华过程。能对环境变化事先预备克制手段,或调整自身习惯之“尚”,就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上帝之鞭”也好,“疾加”也好,都是成圣的历练,让知的境界拓宽,让尚的境界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说只有经历了知道有病、承认有病、积极地面对有病而复原的亲身实践,才能学会如何不病。“病病”不止是抗衡,而且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认识辩证发展的规律,思想和生活的境界升华,逐步能力提高。每天有“知不知,尚矣”健康向上的生活心态,即使肌体有病,也能精神不病,让“病病”的历程,化成“知不知”能力提高、“尚矣”乐在其中的过程,参透人间疾苦,反而积极投身其中,就是“圣人不病,以其病病”的成圣经过。

“病病”就是“知”,就是两相互反、以否定之否定取得认识和把握的过程。“知”强调历程,这个历程就是“病病”。经历了“疾”,肌体做出了调整,形成对平衡如一之道的认识,主动调整身体的运行,把控发展的方向,让知的“口”,不仅是变化的月,更是操控平衡的头脑;让知的“矢”,不只是被动的疾,也是主动的箭。否则,以“病”为“知”,就是“痴”。从创造始终的全知者看来,以病为知、似知实痴是人的通病。“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痴”并不可怕,世人皆痴。经历波折,变痴为知,病病为常,似痴实知。只怕不知有病,反笑“病病”为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诗人说,彻悟“庄生梦蝶”和“望帝托鹃”的人生至情,需经过“明珠有泪”和“暖玉生烟”的血泪历炼,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般跌宕起伏。追忆此情,恍如隔世,才知莫再惘然,如历新生。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首领阿里特克一举攻陷并洗劫古罗马,现代智天使卡通形象

1秦简牍:知,2-3《金文编》尚(通常),4秦简牍:病,《甲骨文编》5疾。1.矢,口。2.八(两个相反的一),冂,口。3.八,向。4.仌,厂,倾斜的丙。5.大,倾斜的矢或交。

知:两相互动,不断彼此切交,成就之果。

尚:2.互反而持续的两相联系,存在于其内。3.频频互动而渐聚之终,合成一个内在方向性。

病:从外牵引于内,形成往复互动的键接,使原有的两相平衡互动范围发生改变。

疾:如神赐改变之箭;与人相交,改变人成长的方向;成长的过程中,与外来之频交合,对原有方向的不平衡改变。

知与不知、病与常、鄙与尚的关系,就像量子力学实验中,电子束同时通过双缝,形成衍射的概率幅通道,通道内为知、为常,通道外为不知、为病,通道边缘为鄙,通道发展的方向性为尚。双缝形成衍射的概率幅,有峰有谷,就是啚(bǐ或tú)。啚,通“鄙、图”,甲骨文写作“口,六或终,冂”。两相分合、互动范围的各个终极,即峰谷,就是“鄙”,范围内各处峰谷相对的形势就是“图”。《说文解字》说:“五酇(zàn)为鄙。酇,百家为酇,聚也。”《说文解字注》说:“鄙,可释为边。”群体交午而聚合,即大量电子之间的干涉,形成概率幅的极值和边界,就是“鄙”,均值和大方向,就是“尚”。古文说“食肉者鄙”,就是说生活太优越会脱离主流和大方向。“鄙人”,则是对自己优越闲适生活的自谦。

实验中,若关闭缝2,以通过缝1的电子束为常,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缝2,通过缝2的电子束就是疾,这时会产生干涉的概率幅叠加现象,就是疾加。外界环境改变,就是“疾加”。大喜大悲、忽高忽低,都可能带来病,都需要保持平常心、继续脚踏实地地前行。脚踏实地可能没有高谈阔论那么高大上,但忘记背后、努力前面,却能让人知道边界,经历“鄙”,知道极值和边界,就是“图”的历程。宏图、图谋都来自脚踏实地的实践。《说文解字》说:“图,画计难也。”

通道在波动往复、平衡与再平衡的历程中演进的规律性是丙,外在表现为“丘”。丘,甲骨文写作“倒写的丙”。内在规律不变,外显沟壑无常,就是“丘”。丘,来自环境的影响,沧海桑田的变化,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打破原有范围,才能认识内,这个过程就是丙与丘的互化。《说文解字》说:“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概率幅表现为电子随机出现的分布趋势有疏有密,构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就是“丘,土之高也”。历经多次往复变动即“曾也,庶几”。出现的趋势性即“尚”。若被人为测量和观察,干涉条纹就消失,就是“非人所为也”。

量子力学概率幅叠加原理与知与不知,常与病,尚与鄙、病与丙、疾与疾加的关系示意图。

通过双缝的电子随机出现的分布趋势随着电子数的增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即概率幅的“丘”与“尚”。

《甲骨文编》1啚(通鄙,图),2-3丘。1.口,六或终,冂。2.倒写的内或丙。3.两个入,一;两个土合一。

啚:两相分合、频频互动之终极的集合。

丘:2.两相互动、彼此内在联系,内在规律的外显,颠补不破。3.土的持续发展;两相互动,循环往复,表现有起有伏,至终规律如一;如地土连绵,其表高低起伏,其下连成一片。

癌,源自“嵒(yán)”,嵒通“岩”,小篆写作“品,山”。品,是频频变化、融合,循环累积之果。山,甲骨文通“火”,让不同的生命互动连合、形成一个生态体系,就是一个“山头”;频频快速反应、氧化合成、能量迅速互化为“火”。《说文解字》说:“嵒,山巖(yán)也。五咸切。”山高谷深,迅速累积而成之貌,就是巖。彼此切交互化、一体演进、迅速反应结合即五咸切。外来侵入的力量与肌体长久共存、积行成习,在一定条件下突然被激发,使肌体调整不力、防御不及,就是癌。癌症有累积成习的潜伏性,因人的病态生活习惯养成,这是积固如岩,然后在条件成熟时突然爆发,即山高谷深如巖。所以,若能提早发现,提早认识,调整品行,加强防御,就大大有利于医治癌症。肌体长期浸淫在不良习气中,通过增加有利肌体运行的良好品行,一方面使人正气增强,同时对入侵的邪气变得更加敏感,激发自身防御力,扶正驱邪,也会有利于治愈癌症。

《说文解字》嵒,楷书:癌

反之,病入膏肓,即病进入了心尖脂肪与心脏膈膜之间,病与原肌体运行的结合已入内心,就会病化了人的精神和气质,不以病为病,反以病为常,就难医治。所以,鲁迅先生原来学医,及至发现国人的病已入了思想和精神,才弃医从文。能让大众认识和恨恶自己的病态,主动寻求医治,才是悬壶济世的医之大者。这次民族危亡的“病病”经历,让中国经历了一次涅槃重生的革命,化不知为知的历史,成为觉悟提升的通道。“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马太福音》认识何为健康,何为有病,要不要医治,这是知。知的范围扩大了,病的几率就减少了。

智,是知的甲骨文本字,写作“示,知”,可表知道了启示,还要知道如何启示,让知识发光,影响别人。智,是一方面给予启示,谆谆教诲,一方面刀剑相逼,苦其筋骨,一手硬一手软、口头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也是“病病”的智慧。智,金文写作“知,于,日或曰”。于,甲骨文通“亏,乌”,写作“丂,倾斜的一”,可表历经光阴变化、起起伏伏的考验,让生命中的种种付出、吃亏化作有经验的头脑,像“孝鸟”乌鸦一样,懂得如何反哺回馈他人和社会。日,甲骨文通“曰”,写作“一,口”,可表人掌握了频动转化,让频复合,如太阳核聚变,生出言语,生出光来。有了知的历程,能体会对方的感受,知道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能够光照影响别人,让人仿效传播,才是智。《说文解字》说:“智,识词也。”字组成词是频的变化和复合,懂得用词,让同样的意思达到不同的果效,因为已亲身经历过。尚与智,是经过病病,身心与头脑的变化。

1《甲骨文编》,2《金文编》智

知、智是内在之道,常、尚是外在之像。若要内外贯通,就要“知不知,尚矣”,即懂得今日的平常,得自往昔“病病”的历炼。同样,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环境仍会发展改变,所以人只有学好已掌握的知识,才能以最大的把握应对未来的变化,即进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良性循环。这是赵括“纸上谈兵”与其父赵奢勤勉实践不同的关键之处(赵括真的是无能之辈吗)。守素安常的内理并不是故步自封、一成不变,而是打好根基,扎紧篱笆,从把控自己到把控局面、把控大方向,有“知不知,尚矣”平衡积极的心态和“病病”努力平复的实践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安之若素,其乐无穷。

能深谙病病的规律就是“医”,甲骨文写作“倾斜的匚,矢”。匚(fāng,匚和不确定性),表示光化生命,又通过生命的历程合一,始终往复,当中经历分而相谐的历程。始终虽然唯一,但当中的路径或说不确定性会因“矢”加入变量,使风险性增加,所谓“夜长梦多”、“节外生枝”。医,是对不确定性的限制与反限制,即掌握系统反应机制、控制可变因素,知道如何控制和反制,就像拥有弓弩箭矢收放的能力。《说文解字》说:“医,盛弓弩矢器也。”

匚的最终路径还未完成,就可以医,但必须了解系统整体攻防反应的机制,才能决定施加的影响,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到有的放矢。一个矢量箭头可以看作一个手段,也可看作一次案例。所以医对系统的认识不仅依靠大量矢量箭头堆砌的案例,也要依靠能推理系统反应的先验理论。才能决定需要施加什么影响,选择什么手段。

医,小篆加“殳(shū),酉”。殳(古兵器殳的前世今生),古兵器像节节激发的激光剑,演化为后世的鞭和锏,可表粒子受激发光、相互传递能量、形成整体受激发光之态。这是针灸刺穴和良药苦口的手段,既施加能量,也让肌体产生应激反应。酉(男女和婚姻一),表示光入生命为粮、释放而返如酒。成酒既需加入酒曲,也要长久稳定保存,就像人既要经历病病的历练,也需稳定规律的生活。这个平衡就像古器物尊,底下尖尖,看似不稳,必须时时就下,扎根于土,才稳固不倒。酉,是人懂得生命起伏的规律,即先验理论,从而对疾病既能积极应对,也能处之泰然。反之,医生需要调整病人的心理,让病人病时应对有矩,处变不惊,平时有良好的生活心态和生活理念。殳,代表以手段治标;酉,代表以理念治本。

医,小篆也写作“匸(xì),矢”。匸,就像缝隙,波通过其中,被限制也产生反限制,像光赐予生命波动,让生命历经高低祸福的变化,渐渐懂得平衡如一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病病”也是“医”。所谓久病成医,病让人懂得敬畏生命,体察生命之理,顺从规律。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葫芦为大小交替、旋旋传递之态。太上老君(即老子)将自己所得的人生至道装在葫芦里,成悬壶济世之像,就是懂得如何予取传递,让天下平安。《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问管仲,平定天下从何入手,管仲说从惩治侵略者、匡扶正义入手,最终实现“诸侯甲不解累,兵不解医,弢(tāo,弓囊)无弓,服无矢,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齐桓公强大了也要悬壶济世,管仲教他以对“疾”的反制入手,从武而文,病病而医。

甲骨文玄(通糸、午),齐白石画作八仙之首“铁拐李”(1951年)

1《甲骨文编》,2-3《说文解字》医。1.倾斜的匚,矢。2.匚,矢,殳,酉。3. 匸,矢。

医:1.在内频频互动而连的演进过程,点滴角动,轨迹如矢,曲折演进,至终复一;生命得光而化光的始终,历经所有频频交织、相融角力的过程,始终不变,路径有变。2.医能使己有能,就是通过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产生应激反应,如同以钢鞭击打,肌能反强,如此历经坎坷,才能认识平衡如一之道来自不同之频相角、往复演进合一的过程,如同酿酒,以曲入瓮,让各种频动与角力长久往复积淀,渐渐合一升华,至终一品滋味丰富,享受酣畅淋漓。3.光赐其波如矢,如频入生命,聚合复一,让生命经历波动往复,如矢经历起落,而精神境界提升。

药,甲骨文本字为“乐”,写作“兹,倒写的入,木”,也可看作“兹,倒写的大,个”。兹,是“约”和“囍”的本字,甲骨文写作“两个糸或午或玄”,表示频频既彼此包融而联系,也彼此交午而相分,内在相互转化不可分割,外在彼此对立此起彼伏,矛盾对立统一。《说文解字》说:“兹,草木多益。子之切。”就是说:草木周期各自不同,各有其时,彼此互补,共聚合一,如粒子各按其频,偏振一光,发出一色,源出于一。兹如自,阴阳交午,对立统一,所以演化为象征结婚的“囍”。这个道理外显为草木生命之间彼此联系,相生相克,相角归零,如同彼此之间早已订好了“合约”,有交替转化、有起伏制约,皆属正常。万事万物互相需要,如同音频,既包容连接,也交午而分,成大小交替、互相传承的一体,才是音乐。了解了这个原理,才能利用万事万物互相调整克制,达到“医”的目的,才能享受生活,常常喜乐。

《甲骨文编》兹(约、囍的本字),乐(药的本字)

人生有限,机遇不同,无人能依靠自己彻底明白系统整体的机制,更无法预知环境的变化。所以,老子在论述了“知不知”和“病病”之后接着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德经·第七十二章》)大威,就是大权威、大权柄。懂得敬畏大威,才既不会因贪恋安逸而偏安一隅,也不会妄自菲薄所处的环境,而是凡事接受现实,顺势而为。也只有不厌其烦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才不会被他人和社会厌弃。“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就是原因与结果、始与终的一致性,就是“匚”的表现。不厌服务,服务不厌,既是行医之德,也是以德为医,全社会人人彼此服务,互为医药。在慎始慎终,保守初心的同时,当中无论发生何事,既知始终已定,何不笑对人生,得到快乐。

这样,才能通过人生实践,最终成圣。成圣并不是成为全能的个人英雄,而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会凡事想当然,爱惜自己但不抬高自己,与他人平等交流。所以,圣,甲骨文写作“廾(gǒng),土”。廾,是以左右双手捧握高举的像,可表珍惜敬畏、反复磨练、全力以赴。土,甲骨文写作“菱形,一”,可表包融光的能力。光消散自身化土,众生各自偏振一光,彼此包容,传递一光的零和博弈,也是化土。昔日圣者全力弄土,灵光造人。今时个人不惜倾力化土,传递一光,才得生生不息。这是众人共处一土,以圣而生的生命至道。《说文解字》说:“汝颍之间谓致力于地曰圣。苦骨切。”以频频高低变化,让生命经历浮沉之苦,才懂得人与人之间唇齿相依,如骨与骨相角而传递力量,才能达到目标的道理。没有痛彻骨髓,就不知共力共和,莫要相煎太急。苦骨切,也是“病病”。

《甲骨文编》圣

圣的智慧,是一手给予启示,谆谆教诲,一手刀剑相逼,苦其筋骨,让人精神成熟的智慧。在天两手,无人能逃,勿要心存侥幸,不如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老子说“去彼取此”,就是指从当下、从自己开始,脚踏实地地行事。人生的正确选择,没有“理想很丰满”的完备,常要容忍“病病”的无奈,越有高远大志,越要面对现实,想要给予他人就先丰富自己,想要影响他人就先学习把控自己,一屋之不扫,何以平天下。始终的完美来自过程的种种不完美,“常”时不贪安逸,“鄙”时心怀大局,体察高低边界,实事求是地总结规律,才能不偏左右地把控大局和大方向。安常求尚,尚能守常,才是天人合一的常态。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谨守遵行,不偏左右,也不随从侍奉别神,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申命记》。这是在说人生从“知、常”以至“智、尚”辩证而积淀的历程。“在诚实地寻求知识的过程中,你常常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按照无知行事。”In an honest search for knowledge, you quite often have to abide by ignorance for an indefinite period. ——薛定谔。这是在说“知与不知”的辩证关系,虽然无知但能谨守遵行,即使知道也不自以为是,就是接受“病病”,“按照无知行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似痴实知的处世智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经·第十九章》老子说:在知识传播不足的情况下,以某些人的高高在上为圣、好逸恶劳为智,反倒让大众不羡慕踏踏实实地工作、不专心奉献自己所能,全社会反而失去了大福利。同样,施舍残羹剩饭的假仁和营造小团体利益的假义,制造了更大的不平等,反倒让大众忽视了反哺社会和他人的大孝敬、忽视了众生彼此需要而共存的大慈悲。美化一时的满足和片面的私欲、宣扬偏安一隅的巧与利,反倒让大众不知道互相配合才是大巧,不知道聚合众人智慧才是大利,反而都去羡慕当个盗贼。原本让众人合一的圣与智、仁与义、巧与利,因为信息不对等、知识不均衡成了部分人的专属,造成社会分化矛盾加剧,还不如不看到美色、抱残守缺,大家都穷一点、欲望少一点,知道的少了,忧愁也少了,社会反倒稳定一些、幸福感大一些。

老子的智慧,是在信息传播和知识不足的局限下,先不要病急乱投医,不如以病治病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在没有出现真圣人和真智慧、无法普及对仁义的正确认识、巧与利还是奢望的时代,起到了保持淳朴民风、缓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基层稳定的作用,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老子的智慧,是在没有“殳”的情况下,以“酉”而医的智慧。

左:“薛定谔的猫”悖论。中:薛定谔。右:薛定谔的名言:在诚实地寻求知识的过程中,你常常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按照无知行事。

所以,匚,甲骨文通“冂、凹、廴(yǐn)”,也是金文“横写的冂或冖”,通“幂、几”,可表两相联系、互动共存的规律性在生命繁生中的体现,形成一条始终既定而当中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发展路径。匚强调世事人生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像被打翻的潘多拉魔盒;冂强调两相联系互动形成的范围和路径,像一条甬道;冖强调事件密集发生的共性和趋势性,频频聚合,能量幂指数上升,像高压锅的盖子;凹强调过程尚未满足,事件还会继续发生发展;廴强调世事发生发展带来的建设性,即让人的知识和智慧增长。世事无常,难测几何,但有规律在内,体现为内在联系、互动互补、可以把握,就是“丙”。

《甲骨文编》匚(通冂),《金文编》幂(通冂、几),《甲骨文编》丙。1.二,丨。2.一,两个丨。3.冂,入。

“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冂。一者,阳也。丙承乙,象人肩。兵永切。”——《说文解字》就是说生命发展繁复,如南向得光而繁生,而物竞天择的生态平衡规律,如火苗在明灭交替中摇曳。因为光已经进入生命之内,所以阴气初起,阳气将亏,就是生命自私竞争而不愿发光奉献。丙来自于乙,来自于波,所以化为双肩的平衡互动之像。好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般波动演进,让人在矛盾中斗争,在斗争中成长。

丙的字形可以看作“两个相对的石”,就像一副担子,在互动中平衡,人可以调整互动、掌握平衡,这是“医与药”;但人生未竟,认知有限,难以面面俱到,面对两难境地时唯有静候变化,接受“病病”,看吃亏如“吃药”。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方知一肩难承重担,在依靠自己和相互依靠之外,更有天命难违,即在实践中去深刻认识自己的努力与先验真理的关系,懂得敬畏和珍惜,才能享受到真爱和快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人说,世事相逼,也催人奋进,化“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险阻,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动力,沧海桑田之变,已入血脉相传,发展就有矛盾,一切正在矛盾中变化,何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饱览壮丽自然,造就博大的胸襟。

丙,就像幔子,重重叠叠,两相错画,看不清楚。但知神在幔内,若不跨过幔子,就不认识真神。看去“阴气初起,阳气将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人生世事此起彼伏、恢宏神秘。医,既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信念,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历程,目的是找到让人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信念与努力相辅相成,让人认识真理,服从规律,就是“病”的意义和“医”的终极。

(本文部分节选自《周髀算经》与量子电动力学(三)规矩和方圆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相关文章

  • 恭诵《道德经》第七十一、七十二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

  •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与医”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甲骨文本字为...

  • 《道德悟》连载——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知道却认为不知道,这是很好的...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 大帷浅解〈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

  •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有感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

  • 抱愚藏拙,深藏若虚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道德经》 【...

  • 道德经(71)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一章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矣。 不知知,病矣。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

  • 每天一章道德经71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

  •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今天在健身房锻炼,正在做拉伸运动,忽然感觉身上一凉,一股“阴风”入体!一打眼,原来是一个丫头从旁边快步走过,带了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与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kw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