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物有始,大道寂寥

万物有始,大道寂寥

作者: 光尘 | 来源:发表于2020-10-08 03:42 被阅读0次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其传世名篇《天问》中发出自己对宇宙人生的如此提问,在天地未分,万物未育,宇宙间是混混沌沌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根本性的力量在支配?这也是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无数古哲贤人欲穷尽一生所要追求的学问。

在西方基督教,他被称为“上帝”、“神”或者“耶稣”,在佛教里被称为“佛”,在中国的儒家里,他被称为“天”,或者是“命”,在道家里被称为“道”,也被称为“大”、“逝”、“远”、“反”,各自虽贯以的名称不同,但皆同此理,表达的都是万物最初的那个本源,同出而异名,但西方宗教和佛教与道家的“道”,又有所不同,一提起“神”或者“佛”,我们可能在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人格化的形象,诸如“宙斯”或者“如来佛祖”,这其中融入了我们的主观感情色彩和想象,但“道”却是即心即物的,非神灵、非佛祖、非鬼神,无名以名,故曰“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一切本来就是这样,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天下之大,饮食男女大多不信此道存在,故亵玩焉。孰不知孔老夫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道本寂寥,在道家的学说里,“道”与“大”本是同义词,我这里属杜撰,这里的“道”是做形容词讲,以表达“道”的无所不包,“寂”是静,“寥”是广大,修道的人以“静”为修养的境界,致静虚,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见素抱朴,返璞归真。大道无形,却无为无不为,孕育天地万物。独立存在,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周行而不悖,如太阳东升西落,日月星辰之更替。

万物之中,有天、地、人三极,人汲天地之精华,可补天地之疏漏,赞天地之化育。《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生养万物,提供我们的衣食住行,即使我们最终回馈的是浸染了我们腐气的一捧泥土,却毫无怨言,日月星辰,朝升西落,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而然,一切本来如此,“道”之上也就无其他,虽“远”在天边,却就在眼前,就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处处即是“道”之用,如此就需要我们修炼一颗“道心”,道家讲存心养性,佛家讲明心见性,用此件现代一点的词可称为“觉察力”或者“心流”,以达到一种静的境界,“静”者非消除一切妄念,而是正视各种妄念和执著的存在,任其在内在波涛汹涌,不起断绝妄念之心,一动此念也就面目全非,使之在动中达到内心平和,以致于静。

相关文章

  • 万物有始,大道寂寥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其传世名篇《天问》中发出自己对宇宙人生的如此提问,在天地...

  • 【灵能振腹】实践篇——道侣10X14cm 子宫肌瘤变葡萄(5)

    大道虚无,乃天地始;大道妙有,为万物母。 娑婆世界,有无相生、高下相倾、难易相成;对立统一,维稳平衡,红尘炼心,觉...

  • 万物有始

    第一天,即便是为了纪念,也该留一下笔。 人世充满忧虑,周全简直是奢侈。我知未来忧虑,前途渺茫,可不愿就此一无所知的离去。

  • 暂其名曰:道家生命观

    天地玄冥万物分, 修行得悟久通神。 原知积善有余庆, 始晓为非无度人。 大道其中重大道, 红尘之外又红尘。 体虚只...

  • 土与木的交织

    开天辟地之时,万物寂寥,唯有爱独立于时空。 时光流转,万物孕育而生, 土与木偶然相识 无始劫以来,土与木互相亏欠了...

  • 肚饥人【诗歌】

    天高地阔,有鹰飞过,尘世多寂寥 万物向荣,春花秋果,岁月何妖娆 檐前燕雀谈情,屋上炊烟扶摇 守家四日,始晓世事不可...

  • 初识壹

    生万物之其存道,大道无行属名。 其律顺其自然,强逆其律必违始初之终。

  • 春临

    冷风易去煦阳蔼,浅新抽梅万物开。 长空临镜点船来,今始大道去满怀。

  • 道心

    天下皆之为道,道之根本为人,求道为生。 天地间道大,人也大,有了道心,便得天下。 大道无形,大德无德,万物资始。 ...

  • 《道德经》学习第三十九天

    今日学习修身篇的第52章“天下有始”。本章老子指出,在把握形而下万物之后,更要守住万物的母亲,也就是大道,才能不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物有始,大道寂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lc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