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吴小丽,每日一篇原创文第1年零211篇(第576篇)
今天第三期正面管教家长班第一天的课程,首场的PHP问题是:
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案主的孩子是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子。
问题发生的具体情况如下:
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两个男同学抢了他的东西,还打了他,他非常的不高兴,回家后,向妈妈表示,要去打断他们的手,妈妈面对这个情况,只给了安抚,结果过几天孩子又提及了该事件,再次表示要去打对方。
案主的需求点是面对孩子想去打对方的这个情况,该如何进行一个引导。
我们进行了一轮扮演后,进入解决方案的头脑风暴。
出现了几个情况:
第一个情况是,孩子的这个行为属于哪个错误目的?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所在——四个错误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
这是根基于价值感和归属感所产生的四种错误行为。
很多人直接把孩子的这个行为归结为报复行为,因为被打,所以孩子想要报复对方,就打回去。
这是我们看到的表现。
而我们需要透过表面看到孩子的深层的一面,孩子再次向妈妈提起了这件事,我们根据对案主的感受,想法及决定进行整理,最终找到孩子的这一行为所应对的是——寻求过度关注。孩子是在寻找妈妈的关注和关心。
那么根据这个错误目的,我们可以怎么来引导孩子呢?
首当其冲的第一个肯定是:纠正前先连接。通过连接满足孩子的关注需求。
通过3A先与孩子产生连接:
承认愤怒——>认可愤怒——>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接纳孩子的愤怒,与孩子连接后再进行方案的探讨。
第二个出现的情况是:大家头脑风暴后,都是针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疏导,这样真的能够帮助到孩子么?
部分学员认为需要有切实的解决方案来处理这个问题:
一定要获得对方的道歉。无论是通过学校,对方家长还是对方孩子,需要对方给个道歉。
或者直接打回去,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让孩子懦弱。
我相信不少的家长也是有一样的想法:
我自己的孩子总被打,会不会越打越懦弱,变成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公平对待与尊重,所以一定要让对方来道歉。
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这些是否是孩子的担心呢?
就像后来大家又探讨的,孩子之间的打闹是很正常,很普遍的情况,当然如果是校园暴力事件就另当别论。
如果把这些打闹的事件转化为孩子处理社会关系的好机会,让他独立自主的解决,反而能够帮助孩子提高他的社会能力。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引导,而不是直接改变他的行为。
就好像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行为,如果我们只是针对表现行为进行修正,却没有针对潜在水面下的冰山进行破解,那么这些行为会不断的发生。
而针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疏导,就是针对水面下冰山破解的一环。通过情绪疏导,让孩子的内心更有力量,更有信心面对各种困难。
孩子的内心就像是一棵小豆芽,如果我们直接用一个玻璃罩帮他把困难和风雨隔离在外,那么他没有经受过灌溉,那么他永远是一个嫩绿的芽,一旦出了社会,很容易就会被碾压。
相反,如果我们给够孩子爱与鼓励,帮助孩子的内心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就像再大的风雨,孩子都能够傲然挺立。
学习正面管教,就是为了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养分,帮助孩子的内心茁壮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