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系千春,神游九野,笔蘸三江。
化楚辞汉赋,成君佳构;宋词元曲,入我华章。
太白赊才,东坡赠意,遍请前贤共玉觞。
奇文就,奏《承云》归海,礼敬高阳。
年年同度寒窗,人当羡诗书满桂堂。
有名师传道,言深意远;俊才研理,不厌求详。
今古浑融,学思竞进,欲诣梧台舞凤凰。
顾天下,愿洞明万象,携梦腾翔!
(2019.3.23—24作于青岛)
【注释】
1.上片写师为文,是为“承”,乃“放”;下片写师教生,是为“传”,乃“收”。
2.奇文就,奏《承云》归海,礼敬高阳:此三句点出友人宣传册之主题——“百川归海,礼敬中华”。
3.高阳:即颛顼,上古“三皇五帝”之第二位,与帝喾并列为黄帝二系中之一系,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北方色黑,五行属水,故古人言云颛顼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黄帝虽统一了中原地区,但与蚩尤部族长期处于对立局面,直至颛顼才形成各民族的真正统一,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即创制于颛顼。
4.《承云》:古乐曲,颛顼所制。《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云:“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凄凄锵锵。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5.归海:颛顼以水德为帝,故此处称“归海”,亦指青岛海滨。
6.赊才:借给我才气。
7.欲诣梧台舞凤凰:做学问将登堂入室之意。
8.上阕:化楚辞汉赋,成君佳构;宋词元曲,入我华章。——“君”指学生,“我”指老师(“化”指学习、化用前人佳作)。下阕:有名师传道,言深意远;俊才研理,不厌求详。——“名师”指老师,“俊才”指学生。因此,通篇都是围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写的,以扣主题。
9.顾天下,愿洞明万象,携梦腾翔!——收束句指老师期望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学习,洞明世事,胸怀天下,梦想成真,腾飞高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