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1.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掌握内容,还需要获得并加强某些加工技能以促使学习成功,因此教师在对任何年级进行数学课程的规划是都应该考虑这些课程是否能够为学习者同时提供内容和所需的加工技能。
2.在20世纪50年代,索耶把数学定义为“所有可能模式的分类和研究”。他将模式解释为“包含可识别的几乎任何形式的规则”。
3.数学可以被简洁的定义为模式的科学。
4.德夫林进一步指出,数学能够变不可见为可见。
5.如果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如果可见和不可见的模式存在我们周围,那么数学就不仅仅是与数字有关,而是与我们生存的世界息息相关。
6.将课程目标数量保持在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范围内,学生更有可能记住你所呈现的知识点。少即是多。
7.在计划课程时必须考虑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
8.时间限制意味着小学课程应该以12~15分钟为一片段,中学课程的分段则应该在15~20分钟之间。
9.在工作记忆的时间限制范围内教学,会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并记住更多你所呈现的内容。短及时好。
10.在这个认知小结过程中,学生完成对新学习知识的复述过程,并赋予其意义,从而增加了新知识,在常识记忆中保存的机会:启动小结;认知小结与复习不同;何时使用认知小结,小结可以发生在课堂的不同时刻。
11.认知小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及时的小投资,这个小投资可以获得以学知识保持量的显著收益。
12.在课堂上如何利用首因——近因效应的总结:(1)在黄金时间1首先教授新知识,这是记忆最强的时段;(2)避免在课堂开始时问学生对于今天要讲的新内容是否有所了解;(3)避免在宝贵的黄金时间处理班级管理事务;(4)让学生利用停滞期练习新学习的知识,或者通过与过去所学知识相关联开展讨论;(5)在黄金时间2进行认知小结,这是学习者将意义赋予新知识,做出决策,确定如何将之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最后机会;(6)将课程目标(或者此课程)结合在大约20分钟的教学片段中,可使此课程学习与程序性小结联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