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二百二一)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二百二一)

作者: 刘子曰_b08e | 来源:发表于2021-08-05 07:52 被阅读0次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马空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习秦事。今大王使守小官,习赵事。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赵孰与秦大?”曰:“不如。”“民孰与之众?”曰:“不如。”“金钱粟孰与之富?”曰:“弗如。”“国孰与之治?”曰:“不如。”“相孰与之贤?”曰:“不如。”“将孰与之武?”曰:“不如。”“律令孰与之明?”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卻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文信侯吕不韦被罢免相国回到封地,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让他代理相国。此时,秦国正调动兵马进攻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担任秦相时,臣是他的下属,做过尚书一类的事情,因此熟悉秦国的情况。如今大王让臣做代理小官,我也要了解赵国的情况,臣愿为大王把两国先作一番比较,看看谁的胜算大。大王您看,赵与秦哪一个国家更强大?”赵王答道:“赵国当然没秦国强大。”司空马又问:“以人口而言,哪一国更多?”答道:“比不上秦国。”又问:“粮食钱币能不能与秦相比?”答:“不能。”“哪一国政令更严明?”“还是秦国。”于是司空马说:“既然赵国诸事都不如秦国,那么面临的就只有灭亡了。”赵王恳求说:“希望先生不要嫌弃赵国,不吝赐教,寡人愿意听从先生的谋划。”

  司空马献策说:“假如大王赂秦以半数国土,秦国兵不血刃便获此厚利,必大喜过望。秦一来担心赵兵作鱼死网破之争,二来深恐诸侯率兵来救,秦王必定迫不急待收受献地。秦得到土地,欲望得到一时的满足,便会退兵回国暂作休整,赵国虽然仅剩半壁河山,还足以自存。秦国收到贿赂日益骄横,山东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已,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从而出兵救赵。在形势的推动下,合纵阵线顷刻间就能形成。臣请求为大王约合各路诸侯,如此,大王名义上失去了半壁河山,实际上却得到山东各诸侯的援助来共同抗击秦国,秦国也不难被灭亡了。”

  赵王说:“不久前秦出兵攻赵,寡人为求自保,曾以河间十二县贿赂秦国,国土沧丧,兵力削弱,始终逃不脱秦兵的逼迫。如今先生又建议割让半数国土,只恐秦国因而更加强大,赵国更无力以自保,难免遭受灭亡之祸。希望先生再想个计策。”司空马说:“臣虽然出身于刀笔小吏,累官而积,仍是尚书小官,从来没有率兵打过仗,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去抗击秦国。”赵王并不愿意让司空马掌握军权。司空马无奈,只好说:“臣只有区区愚计,大王不纳,臣也没什么可能奉献给大王了,臣请求离开赵国。”

秦国强大到了如此地步,只要发兵,诸侯国只有割地求和一路可走,然后还是苏秦当年的合纵抗秦。但是,诸侯割据不然使合纵失败。所以,秦国统一天下不可逆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文信侯吕不韦被罢相,有封地又如何呢?为秦国守地而已。

好了,我们来看看希罗多德的历史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僭主的治理就是把最优秀的人才铲除吗?如果是这样,只有衰落一条路可走了。特拉叙布洛斯交给库普赛洛斯的主意竟然是把谷子地了长得别别的穗子高的穗子剪下来扔掉。常人认为这是精神失常。可是僭主可不这么想。

这是一则妇女借神托来为自己申冤的故事。凸现了当时对于妇女的压迫现象。这里的异邦人存放物品这件事没有交代出前因后果。看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记载历史总有不尽人意之处。遗憾总是难免的。

希腊半岛也是纷争不断,主要是雅典和斯巴达争霸。

持不同政见者是搅屎棍,总要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国内不行就到他国去。这是国际纷争的根源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二百二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ms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