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阳明心学笔记
阳明先生之谈立志

阳明先生之谈立志

作者: 十年一井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08:32 被阅读0次

国学微语

        继续说《传习录》上卷陆澄篇,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这句话意思是一一阳明先生说:只要念念不忘存天理,便是立志。上篇讲到“主一”也就是要专注一个天理,这篇讲“立志",还是要念念不忘天理。阳明先生特别提倡要立志,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的四条学习方法: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第一条就是立志,他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足见他对立志的重视。但这里强调的不仅仅是立志,而是立什么样的志,也就是要立做圣贤之志,要立“存天理、灭人欲″之志。何谓“天理″,天理即良知,也即人共同遵守的道德伦理,下面文中,阳明先生接着说道“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也就是说:心中常存天理之念,不断修养自身便会逐步达到美、大、圣、神的境界,也都只是从这“天理"一念存养、扩充开来。孟子曾经说过: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善、信、美、大、圣、神皆从天理一念生发出来,所以阳明先生说:立志就是念念不忘天理,从而追求圣贤之道,也就是明确人生的目标与方向,持之以恒,必有所莸!志不立,不行;志不对,也不行!(朱玉昆)

看朱老师立志说有感:这个志就是万物一体之仁,也就是由孝展开的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这个志和良知是同维度的,无所不覆盖,没有死角。致良知的过程就是达志的过程。从致良知到良知是不断趋近于圣人的过程,也是志向被无限趋近于实现的过程。因为从阳明先生的理解立志就是行,因此从立志开始,就是知行合一的开始了,也就是致良知的过程ing,但在立志做圣人之前,需要先格物弄清楚圣人的定义,使命,以及如何做到。这个结合朱老师的近来讲解,12岁立志,对于少年阳明这几个问题还没有清晰认知,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为国为民他是很清楚的,少年沉溺于玩任侠骑射是为了保境安民,所以才15岁巡视三关。后经父亲教导,投心于儒学,致力于科考,也是希望通过学而优则仕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谋福祉。而结合《青年王阳明》则能够更好理解他探索成圣之志的心苦历程。在18岁拜访娄谅得知圣人可学而至,在贵州龙场明悟心中有天理,也是在换位思考,如果往圣在他这个境遇会怎样应对时而明白,所以这个志是自从阳明先生立了之后就没有离开他的思想的,并且是他一直探索顿悟的动力,并贯穿一生。这个志也由最初的模糊到后来的逐渐清晰。随着良知的呈现而与志相和,反过来这时候的志又如规矩一样成了一种自觉,就像孔子说的: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相关文章

  • 阳明先生之谈立志

    国学微语 继续说《传习录》上卷陆澄篇,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这句话意思是一一阳明先生说:...

  • 立志

    阳明先生四条教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中,立志作为首条条。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的重要...

  • 阳明先生立志说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

  • 心语

    早晨心语:如何学习阳明心学,可以参照阳明先生给出的八字真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每天以此校验自己。 立志是以终...

  •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智慧》善待他人,常施善行,暖人暖己

    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贤,父亲王华觉得“做圣贤”的志向是无稽之谈,痴人说梦,可王阳明却从未停下过脚步,依然执着于自己...

  • 摘录: 阳明先生谈立志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

  • 阳明心学传习课堂第5课

    《阳明先生年谱》 1509~1528读书心得 100084班 赵一嘉 1、阳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少年立志,青年...

  • 示弟立志说感悟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今天继续学习阳明先生的《示弟立志说》,来体悟"立志责志之功"。领悟圣贤智慧,理上明...

  • 2019-01-11

    一.今天正在阳明先生修文县立志。暂写此

  • 立志成圣则圣,立志成贤则贤

    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 ,立志必为圣贤之志-王阳明。透过文字去接阳明先生的心,感悟他的心,我们在生活工作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先生之谈立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ol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