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怎么陪孩子玩、玩什么?你要的精髓我都写在这了!

怎么陪孩子玩、玩什么?你要的精髓我都写在这了!

作者: 育儿跬步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0:19 被阅读0次

    【你好,我是草草,高知家庭早教老师 + 教育编辑,蒙氏教育践行者】

    陪孩子玩时,

    要准备好玩的东西吗?

    怎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具体应该怎么玩,玩出花样

    我要和他说话吗,说什么好?

    如果孩子在玩的时候老是弄不好,要不要帮忙

    这些疑惑,你是不是也有呢?有感于众多家长问及,草草今天就来具体讲讲,陪0-3岁宝宝,到底该怎么玩。

    01 准备什么给孩子玩?

    0-3岁婴幼儿和3-6岁幼儿学习、训练的重点有很大不同。

    受生理和心理发育所限,0-3岁重点发展各种行为能力,3-6重点发展行为整合、协调能力

    3岁前的游戏主要以某个教具的某个玩法为切入点。

    1. 怎么选择玩法?

    你可以找参考书。例如区慕洁的《中国儿童智力方程1-3岁》,里面会针对宝宝的月龄,给出相应的训练建议。

    同类的书不少,还可以找冯德全或其他出版社编辑的。孩子存在个体与家庭环境差异,所以8个月以后的游戏可以看孩子的进展灵活选择。

    举例

    ❶ 对于1-2岁的宝宝,可以玩投吸管入瓶

    ❷ 对于2-3岁的宝宝,可以玩细吸管插粗吸管

    不同阶段的练习重点及难度是有明显差别的。

    例如❷用细吸管插粗吸管,需要孩子已经感知粗细两个概念,并掌握“搜索事物间的空隙”这个策略,且手眼协调能力支持如此细致的工作才行。

    如果之前没有练习过❶投吸管入瓶的工作,孩子就无法获得“找空隙”的策略,也无法理解粗细这对概念,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也没达标。

    2. 怎么选择教具?

    找准了要练什么,带着这个目的就能准备该玩法需要的教具(用具)。

    举例

    假设孩子18个月,可以选择玩法❶(投管入瓶),爸妈就要准备瓶子和吸管啦。

    怎样的瓶子合适?

    想象你是第一次玩,最容易投成功的是怎样的瓶子?应该是有一定重量的,这样你拿着吸管时,即使碰到瓶子也不容易倒;还要是瓶口比较宽/大的,不然你可能会戳歪,投到瓶子外去;要是瓶身比较高,你就不用弯腰弯得太低来投(具体要看孩子上半身的高度而定)。

    草草的经验:奶粉罐➤玻璃杯➤药瓶➤卷纸筒……大家都找找家里的瓶瓶罐罐,排个难易次序。

    怎样的吸管合适?

    想象一下你觉得哪种粗细的吸管最好拿、最好操控?应该是较粗的好抓,长短适中的好操控,直的容易对准。

    草草的经验:M/K记的吸管➤汽水的长吸管➤酸奶的短吸管➤牛奶的U形吸管……同样找一找、排个序。


    02 怎么玩出花样?

    草草在上面说到:3岁前的游戏主要以某个教具的某个玩法为切入点。

    什么意思呢?就是“插吸管”这个玩法,只是众多玩法的一种而已,不是说整天只能玩“插吸管”,而不能玩“敲吸管”、“吹吸管”……

    1. 选择某个学习领域

    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来说,游戏的内容/难度是螺旋上升的,而且会认知、动作、感官、语言、思维等学习领域融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吸管只是一个辅助物,如果我设计的学习领域是认知中的认颜色,我可以准备不同色的吸管,让孩子按色分类。

    草草不赞成孩子在3岁前上托儿类的早教班,为什么?

    因为这类班的课程大部分是跟教案走的,所有年龄的孩子在同一时间只能玩一种东西,而且通常玩法单一。

    这种形式也会让老师有个错觉:我要让孩子按程序走,教案里说这节课的内容是插吸管,孩子拿吸管来敲打就不行,是捣乱,不专注,要纠正。

    这样,老师就容易忘了设计这个游戏的初衷,可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练习某个技巧。如果孩子已经掌握这个技巧,应该允许他利用这个辅助物来练习其他技巧。

    如果把教育当任务,孩子就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成为被老师操控的木偶。

    目前国内不少早教班是参照这种模式的,因为这对老师的学历、素质要求不高,老师更像一个授课机器。所以家长选择时,一定要多了解,有主题有固定教具都没问题,但玩法要开放式,不要只有一种。

    当然,家是最好的早教场所,孩子能自己选择想拿什么练习、如何练习,只要家里准备好孩子需要的教具。

    2. 游戏的发展是开放的

    就像打游戏,每过一关往往解锁一个新技能一样,我们需要不断给孩子变换教具(用具),以此横向拓展孩子的不同领域,或纵向发展孩子的单个领域。

    举例

    孩子已经能较熟练地把粗吸管投入大瓶口中,那你可以找个小瓶口的让他投;也可以把粗吸管换成细吸管……这就是纵向发展孩子的投瓶技巧。

    当孩子玩投瓶熟练后,有点无聊了,你可以给他剪刀接着玩,例如把吸管剪成大小的段……这就是横向拓展孩子的手部技能,与投瓶是完全不同的分向。

    总之,就是给孩子一个难一点或完全不同的任务。如此排列组合,就有多种玩法,足够孩子专注地玩很久了。

    蒙台梭利一直强调要做有准备的父母,就是让我们先于孩子想到准备什么教具(用具),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练习什么


    03 只准备东西,不需要互动吗?

    当然不是!在玩的过程中,你不能让孩子自顾自地玩,更确切地说,是他不会让你在一旁看手机,而他自己像爱因斯坦那样不停“实验”。

    他一定希望你不时地与他互动

    他需要感觉到你关注他的操作:“妈妈看到你拿起了一根吸管。”

    希望你及时肯定他的成功:“你把吸管投进瓶里了!”

    希望看着你的口型以此模仿发音:“投进。”

    希望感受你和他一起的愉悦感:“你玩得很开心,妈妈/爸爸也很开心。”

    希望你询问他的感受:“你喜欢这个游戏吗?”

    这点对于爸爸们来说更容易理解及做到。

    想象一下我们小时候玩“超级玛丽”,每次顶中方块就能获到金币(成就可见),同时伴有悦耳的“嘚铃”声(奖励可闻)。

    爸爸完全可以把自己变成活的“游戏声效”,看着孩子的动作发出不同“提示”!

    相信我,孩子会因为你的声效更喜欢和你一起游戏,因为他已经把你的声音链接到大脑的奖励机制。就像我们现在听到“嘚铃”声也会感到有点小开心一样!

    而且,很多孩子需要学习的日常词汇、短语,都是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像“太粗/太细”、“还有空隙”、“满了”、“倒了”、“发现/找到方法”等等。

    当孩子想往瓶里插入更多吸管时,他就必须找到“空隙”,有空隙吸管才能插入,“空隙”这个概念对应场景,孩子马上就能理解了;此外,随着孩子动作的大量重复,描述的语言也大量重复,孩子对这些亲身体验过的概念就记得更牢


    04孩子老是弄不好,要不要帮他?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解答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

    你的帮助是为了让孩子专注

    只在孩子尝到挫折后或向你求助时帮忙

    只提供点到即止的帮忙,动作要慢

    举例

    当孩子在往纸筒内插吸管时,先用手帮他扶稳纸筒,这样孩子就会专注于练习插吸管这个技巧。

    当孩子插吸管比较熟练时(不要等插满,插了一半),你就该放开手了,让他体会如果不一手扶纸筒,纸筒就会倒,于是他会想到你之前扶纸筒的动作,秒懂要扶这个策略。他可能会为了验证这个策略的关键性,故意不扶,看纸筒倒不倒,这是他的事,不用管。

    当孩子插了4/5的纸筒时,他会开始发现不容易找到可插吸管的地方,他可能会拿管直接插到满的吸管上,然后看到吸管歪了都挤不进去;失败了几次后,他可能会有点小情绪或向你求助时,你再指出策略(往往不止一种)。

    假如你的策略是从中间插入,可以慢慢地拨开或撑开纸筒中间的吸管;示范了一次后,再示范一次,重点让孩子看到你的手指是怎么张开的(别握着他的手来教);好,松开你的手,让孩子自己试一次。

    切记:必须让孩子体验“观察——模仿——试验——成功”这一系列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陪孩子玩、玩什么?你要的精髓我都写在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os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