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自己的人生认输了吗?
你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吗?
你是否觉得财富,幸福,权力,影响力等都与你无关呢?
你又是否决定安逸度日呢?
前几天读书日,主持人问俞敏洪老师,怎么看现在很多年轻人想躺平这件事,俞敏洪老师回应答道:
人不能一辈子躺平,否则就可能变成寄生虫。甚至带来精神问题。人在没有意义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精神问题。
虽然很多人知道企业的生命周期,但却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面对未来的人生,大部分人会有如下的问题。
01
陷入了能力陷阱
有一本书叫做《能力陷阱》,里面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
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
每个人都要特别警惕这种能力陷阱,避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划定一亩三分地,超出的事情我不管,从而逐渐丧失其他能力,当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擅长的事情不再有价值,不再能让我们赖以生存时,那我们将无法获得最终的成功。
有一个朋友跟我反馈,最近公司开晨会,领导让同事小范去写一篇文章,发到公司公众号上,没想到小范直接怼领导:“这事我没做过,我干不了”。其实也可以理解,小范是行政专员,她擅长处理的是公司日常琐碎工作,而写文章是文案的活,不归她管。
但由于文案刚离职,还没招上人,于是领导就打算暂时由小范接下这项工作,没想到小范却直接回绝了,这让领导很不爽。
也许小范的理由是很充分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但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多好的一个从行政转文案的工作机会就这样白白从小范的手上溜走了。
当一个人太专注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能力范围时,往往很容易忽略掉很多重要的变通机会。所以说,真正拖累你的不是困难,而是你擅长的事情。
美团王兴给新员工做分享,曾讲过一个故事。
我印象非常深刻在2010年、2011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们开会开得非常晚,大家讨论了很多内容,最后需要整理一个会议纪要。我问助理你会用visio工具吗,他说不会,但是我可以学。
“不会,但是我可以学”,这句话有无穷的力量,可以把各种你没有遇到的问题,不会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来解决。
02
没有居安思危,沉溺于安逸的生活
最近看到一个知乎博主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几个问题,问题发人深省:
“你现在的状态,付出和收入是否成正比?”
“如果不是,你是否在损失眼前的收获,押注于未来的时间价值(深造、长线式学习)?”
“如果没有,你是否正在做你喜欢的事情?”
“如果不是,有没有可以改变现状的途径?”
作者说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思考会带来一个非常痛苦的认知转变过程,你试着每天这么问自己几次,时间长了,肯定三观崩塌。
但有一些人,在一个公司待久了,收入也相对稳定了,就觉得安逸了。放弃了个人的成长和对未来的追求。
成为了所谓的职场老油条。能混一天是一天。
而在现在生活中,很多人一直以来都在偷懒,逃避去思考现实的问题。
比如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一概不知;
比如房价、地段、区位一窍不通;
比如灰色区域充耳不闻也没想着去了解过;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词,叫做舒适圈。
所谓舒适圈,就是让你感到安逸,舒适,轻松,有掌控感的一个圈子,一个区域。
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称它为“习惯圈”,比如你习惯下班回家后就窝在沙发里看手机,不习惯下班回家后去多看点书,学习新知识。
其次,我们也可以把舒适圈称其为“喜好圈”,比如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
喜欢闲着,不喜欢运动等。
第三,我们还可以把舒适圈称为能力圈,比如你现在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对于不好的习惯圈和喜好圈,我们要做的是跨出;对于能力圈,我们要做的是扩大。
我们千万别只在自己的舒适圈待着。
从短期来看,呆在舒适区内确实让你感觉到轻松,很舒服,但当你待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你最终渴望的事物基本都在舒适圈外。
虽然当我们踏出这个圈子的界限的时候,就马上会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因而感到不舒适,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但假使我们不刻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圈,让自己有机会克服不同的挫折与挑战,自己的发展及进步就会很慢,也无法发挥潜力。 “离开舒适圈,习惯了不舒适就会重新舒适,舒适圈也就更大”。
03
你只是假装在努力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看起来挺努力的。
他们忙着打卡,读书,运动,甚至工作加班。
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提高。
每天只是心理安慰:哎呀,我今天又做了好多事情!
可是事实上呢,你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所以有一句话这样说“你只是假装努力,但是生活不会陪你演戏”。
小星是我认识的一个小师弟,还在高考的他却落榜了两次,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最后家里继续让他复读。
他每天从早上五点半起床,就埋头进入学习状态,基本上除了必要的吃饭、午休、洗漱的时间,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
吃饭基本上是靠吞的,尝不出什么味道来。当然去食堂的路上也是一路小跑的,等饭的间隙中也是要拿出小本本记几个单词的。下了晚自习,到寝室在昏暗的台灯下接着用功 。
可是尽管学习时间看起来安排得这么紧张和充实,我却可以常常在朋友圈发动态,吐槽学习的苦和累,微博上还可以时常看到他的影子,点赞和评论别人的微博。表面看起来很努力,注意力却不集中,最后收效甚微。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依然不上不下,前进的脚步维艰,无语问苍天,为什么汗水换不来成功,努力得不到回报。因为你的努力只是假装很努力,真正吸收了多少知识只有自己知道。
在许多人看来,拍一张挑灯夜战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寻求慰藉和肯定,比独自一人日日夜夜地默默付出来的更有价值感。
但如果你的动机是想靠“晒努力”来打造自己的形象,希望看到朋友在评论下面回复“666”,是完全没必要的。
请不要假装努力,人生不会陪你演戏。还不如用结果来证明自己,更有说服力。
你真的是勤奋,但是你的低水平勤奋毫无价值;
你真的是在忙,每天加班,但是你依旧是工作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原地踏步?
你一心想来大城市,可是过了三年、五年甚至更久,别人都已经成长了许多但是你还如刚来的状态……
可能你行动不懒惰,但是思维懒惰,思维没有先于行动,凭着感觉做事,结果并无所成。
很多人并没有去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
如果说一个工作需要规划,而我们的人生更是需要设计的。
比如,我现在的工作要提升到一个什么程度可以晋升到明星员工?
比如,一个岗位要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晋升到更高的职位?
比如,当下的收入需要怎样做才能够翻倍?
比如,从当下的影响力跳到更高的影响力?
比如,我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可以产生复利效应让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的?
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设计的。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从而思考我究竟要去学习什么?要去提升什么?
而不是每天麻木地在工作,缺少对工作上面的精进,缺乏对个人能力上面的提升,也缺少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你在一个公司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通过在公司的平台锻炼和成长自己。
千万别下班了之后就万事大吉;因为下班之后的时间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跃迁到下个阶层。
也不是毕业有了工作就万事大吉了,毕业工作只是你的人生起步。
人生是一场长跑的马拉松。
没有什么比思考自己人生的发展更重要。
别用表面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人生战略设计上的懒惰。
我们唯一不能够逃避的就是对自己人生的设计。
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绑定在一棵树上,看不到整个森林。
E N D
请优秀的你点赞,打赏,在看,转发
关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