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发性看书的?是工作后?是大学期间,还是高中?
从记事起,到幼儿园,小学,初中毕业,除了上学分发的教科书,我没有接触过任何教科书以外的书籍,我的认知里没有课外书这一说。
直至高二,才捧起了第一本与考试无关的书,是一本小说,这本小说是一个室友的,她是个书痴,当然可能和她家境有关,她爸妈均是老师,书籍自然也就多,读的也就多。
因为读的多,所以每次写作文,她写的文章都会被当成范文,站在讲台上朗读,语句很是优美,一些奇奇怪怪的词总会从她那儿蹦出来,让人感觉很是新颖。
读一本仓央嘉措的书她总能来回读好几遍,她喜欢他的诗句,一句话能揣摩好久,那时的我不理解。我也借她的书看过,我喜欢的是故事情节,看前边总想着后边的结尾,中间词句并不会做太多停留。
高三,教室开始疯传一些读者,意林,最小说,不想学习的我便也加盟了,在本该奋起直追的年纪便沉浸在小说里,浑浑噩噩的一晃而过了。
上了大学,可能是心思成熟了点,也可能是太过无聊了,脑子里莫名的就想找几本书打发时光,于是开始跑图书馆,借几本书回宿舍爬床上读,没有统一的类型,没有固定的时间,闲下了便翻。
只记得有一本天文学,讲述宇宙,讲述黑洞,讲述人类起源,那本书我来来回回翻了好几遍,感觉特别神奇。也是那次发现,在生活之外的,书里的世界也是别有洞天,而也感觉到,在整个诺大的宇宙中,自己简直太过渺小了。
紧接着上了大三,忙的兼职工作,时间变得陆续紧张起来,也就没有闲暇时间翻书了,看书这件事也就慢慢放下,不了了之了。
工作前几年,从网上断断续续买过几本,一本书读完需要好久,看后忘前,也就是随便翻看,啥也记不住。
可能是年纪越长,危机感越强,越来越焦虑,找不到好的解压方式,便逼迫自己去看书,总想从里边找到什么答案。
说是自己真的喜欢看书吗?不是,最起码开始肯定不是的。
只是渐渐的,书读的稍微多了点,感觉书这个东西确实是很有意思,每本书都像一个新世界,而自己就是那个探索新世界的人。
小说里的人物,情节,散文里的生活,经历,哲学书里的理念,论证,每每读完都有一种自己从里到外被洗涤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并不会逗留很久。
没读书之前,以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读完后,才发觉自己只是自己,而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点。
会感觉自己一直以来认知的世界太过狭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都很贫瘠。
但也是因为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之前一无所知东西有了新的概念,曾经绞尽脑汁想不通的东西得到了尘埃落定。
认知的打开,三观的刷新,这些都是后来读书带给我的,有时我再想,如果能更早一点开始读书该有多好,那样积累的会比现在更多,正确的三观也会更早的形成,今天的我可能也会有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人生。
可是没有如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轨迹需要去走,去成长,也许现在所走的路都是我该走的。过去无论如何无法再去重来,但现在的路,未来的路我还有机会把握。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2022年2月份过完大年后,设定的每月读4本书,如今到9月份了,磕磕绊绊,但半年来加起来也读了20多本,不算多,但至少比去年多,比往年都要多,心里还是很甜很美的,希望往后的日子里,能读更多,以书为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