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孩子们第三次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可是当我问孩子们什么是策略时,嘴快的佳鑫说:“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回答真让我差点接不下去了……
“是啊!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大家一脸茫然,多番提示无果,直接上题:
(1)根据以下条件,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要解决以下问题,需要什么条件?
终于有了些感受,为了更好地理解,我权且这么解释:策略就是好办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练习中,孩子们终于能跟“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扯上了关系,接下来就继续我们今天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了引导孩子们对今天所学的“整理”的策略有深刻体验,得让孩子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和整理的需要,出示例题后,我问:读了这题,你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们第一反应是:题目条件太多了;相比刚才的题目只有两个条件,这道题一共提到了六个条件。
师:这样的题目你的感受是?
生:容易弄错。
生:容易把条件弄混。
师:怎样避免出现刚才大家提到的问题呢?
生:仔细读。
生: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
师:是的,读题需要细心。
生:可以将他们归归类,按照梨树、杏树、桃树分一分。
师: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生:我懂了,就是梨树的行数还有每行的棵树写到一起;杏树………桃树也是。
生:老师,还可以按照行数和棵树整理,就是把不同树木的行数和棵树都整理在一起。
师:是的,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对条件进行整理。
生:老师,还可以根据问题来思考,题目中要求梨树和桃树一共多少棵,就可以找跟梨树和桃树有关的条件,其他条件就可以不看了。
师:大家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他是说,去掉多余的条件。
师:也是一个好办法哦!看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请选择喜欢的办法,独立完成。
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比较一:(横着整理)和(竖着整理)的方法。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讨论交流后发现:都是将题目中的条件整理了下来,看起来更清晰,有条理。不同的是,找同一种树木,条件有时需要横着看,有时需要竖着看,总之,整理后的条件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生:老师,杏树可以不整理,反正问题又没提到杏树,杏树的条件可以直接不整理。
师:他的意思你们明了吗?这样可行吗?条件整理可行吗?
继续理解算式每一步计算什么?我们该如何继续计算?……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策略,你们觉得该叫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
相信经历过策略产生必要,运用方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不管是策略的名称还是此类策略的理解,孩子们会有所收获的,而这样的收获正是策略教学的目标,是课堂学习的重点,值得我们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