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翻翻就好,比如小说之类的,有的书需要反复的读,一字不差的读,因为它是打造个人认知能力的。过去5个月,我一直在读书打卡,但是没有及时把学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行动、习惯。我想是不是应该换种方法来读书——精读,不求读了多少页,只求是否真正的学到。一篇文章或一章内容,必须学到能改进自己以后行为的东西。
“学会倾听”这个章节主要内容:因为人类的讲话速度,往往远低于思考的速度,所以,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走神。频繁的走神锻炼的人——模式拼接能力,通过片段拼接,“真诚的相信”自己听懂了,结果就是人们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
提高倾听能力,就必须不断收集、整理、修正自己的判定类知识,用它们为自己编制一张滤网,过滤、阻止无效的概念类知识进入。
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是“过早质疑”。过早质疑,会让自己产生自以为是的幻觉,又让自己不由自主的进入排斥状态。
在倾听的过程中需要做的是回顾与预期。通过关键词回顾说者讲的内容,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想想“他所讲述的事实真实性如何?”和“他的看法的根源在哪里?”预期就是通过前面的两个问题猜想说者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
有效倾听,可以促进说者进入倾诉状态,可以促进说者不由得补全自己的观点。
我自己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就常常出现神游的状态。就是我明明听到了别人的讲话,自己好像又灵魂出窍在做梦一样。最终自己听到的,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有一次,是午休时间,当着面听他讲了一个多小时,等过后自己像是睡了一觉,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我以后应该怎么做?记录。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些关键词,或者用比笔来辅助自己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询问“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呢?”在谈话结束以后,及时梳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