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杭州上海研修笔记

杭州上海研修笔记

作者: 燕声鹄韵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21:21 被阅读0次

                  杭沪 研训 随感

                      文/历炼经年

                  (2015-10-27 15:47)

              2001年暑期,本人有幸与人教社一位博士在山西省教材研讨会上谋面并沟通,对全日制初中语文统编教科书第三册《斑羚飞渡》一文提出质疑。这套教材是最后一轮使用,即将完成她的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不久,本人撰写的《透过悲美引发的思考》(又名《<斑羚飞渡>教学摭谈》)一文很快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叶圣陶”杯论文二等奖、全国中语会课研中心论文成果一等奖,并收入其年会前出版的论文集《中 学教材疑难问题百家言》中,后在《山西教育》2002年第2期上发表。

              2002年4月,受全国中语会邀请,有幸参加上海年会,从此我便有了“华东缘”。在建平中学聆听了于漪老师、冯恩洪校长、程红兵老师等的精彩讲座,并在建平中学听课,与专家们共同研讨。

            2006年,这是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轮,本人又参加了江苏教育出版社在苏州隆重召开的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研讨会。华东师大巢宗褀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苏教版教科书主编洪宗礼先生的编写说明和中央教科所潘仲铭老师的报告,以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对实验区青年教师公开课的精彩点评,使我受益无穷。这是我第二次华东之旅。

              时隔四载,作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培训班成员,于7月5至11日赴杭州、上海研训,别有一番心绪。作为重温又顾者,感受迥异。旅途二十多小时的疲惫被六场精彩的报告所驱散。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东楼里二百余人济济一堂,博士生导师、教育局局长、中学校长、教研室主任、中学教师,从不同视角,举凡师德教育、文化影响、教师精神、教学行为、课堂效率和学生心理及对策等,整整三个上下午的专注聆听,如清风拂面,令人心神荡漾,似醐醍灌顶,心界顿开,感触良深。

            此就杭州高级中学缪水娟校长和南京师大心理学教授谭顶良先生的两场讲座聊发获益。

              百年杭高以其独特的学校文化影响力锻造出了47位两院院士,以其学校文化精神、办学品质、教育理念一直在不同历史时期独领风骚,并且不断修正,日臻先进,一直在思想、学术、风范上闻名国内,品牌影响华东,波及全国,衍泛国外。缪水娟老师大气、儒雅、张扬、自信、超前、反叛的讲演魅力,彰显出杭高校长、老师们百年传承的学者风范和人格品味。使教育富有特殊的使命,铸就学校文化精神,创立名校的品味气质,坚守教育信仰,发展教育前景,构建教育思想,营造“书院气、”“书卷气”和教师追求“高质量、轻负担、”学生“追求卓越、自主学习、崇尚现代、面向国际”的氛围,拓宽德育境界,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校品质,这是杭高给予我们的启迪之一。

            启迪之二,名师引领,学术指导,教师摆弃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在社会地位、收入待遇诸方面有保障,紧切时代脉搏,担当历史和民族的重任,站在课改前沿,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打造一支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尤其是名师的培养、栋梁的培育,是名校之“名”的标志。

              百年杭高就是秉承历代校长、教育家、名师的办学思想,诸如蔡元培、马叙伦、经亨颐、朱自清等大家的理念,才建构起学校文化,得以闻名领先。而学校对教师的培养,从德与才两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教育注重开全课程,全面发展,适合各种需求。名校自然便“名在高考、名在奖牌、名在名师、名在学生、名在特色工作。”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教师个人严谨治学,不懈的教育理想追求,不断的学科素养和学术造诣修炼,才能磨砺出不朽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主观上的奋斗,加之环境的潜染,是教师成为名师的不二门径。

            现代教育理念冲击着每位教师,九零后、零零后学生作为新型一族,其个性心理特质鲜明,我们难以应对,但欲避弗许,必须直面。谭顶良博士在五位专家报告后,临时改变话题,通俗简洁地剖析了“两后”学生的行为及其特质,从心理学研究的高度,以大量案例作比较分析,切中时弊,诚恳而入理。摆现象—析原理—寻对策,使听着感同身受,迷疑顿散,如雪中送炭。这些“竞争社会的千斤顶、信息社会的迷途羊、读图时代的右脑人、升学竞争的受害者”,生理上体质下降,视力70%近视(世界第二);认知上有一技之长,挺聪明,学习兴趣不浓,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意志上耐力差,行为上我行我素,喝可乐、与众不同、崇拜明星、依赖网络、喜爱动漫、行为过激,把传统教育打得粉碎,促使我们必然变革师生关系,做“麻辣(魅力)老师”、“拍学生马屁”、“与学生打成一片”、“投其所好”、“得寸进尺”、“润物细无声”、“点到为止”,甚至老师在装饰、网语、行为上与他们相近,才有可能应对现实。

            其应对策略显然有不少适用可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导示。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及个性需求,是当下教师的缺失;而用传统的做法去应付应酬,必然适得其反。让我们按谭博士的策略去工作,从他的感受认识中寻找共鸣点吧——新奇而难以讲好的话题,一个不好审判的试题,我们有此种挑战的心性吗?

              如果说杭州之训较为紧张,那么上海之览必然成为一种放松,抑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培训——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见识的增长,视界的开阔,知识的吸纳。

            整整一日的游程,“精疲力竭”不为过语。刚过八时,大队人马就加入世博园三号口,长龙被热浪笼罩,两个小时的排队入场,愈来愈多的长龙插入各个入口,此时方知什么是人山人海,何为“汗流浃背”,我们头脸上的汗珠霎时变成汗道,如毛虫蠕动式下窜,扇几下小扇,一停手,更加闷热,但心绪一点儿也没有低褪,观览之情反而更加迫切。人类就是这样逆反,不要抱怨孩子们的逆反,也不要不理解九零后、零零后的另类。

            人流慢慢蠕动,两小时的排队等候,闷热与烦躁迅速被安检口顶棚的冷水雾喷洒头顶解除,随即如愿,进入世博会场内,心绪渐佳。

            从案例馆、浦东中国馆等亚洲馆外观到巴西、美国等欧美馆,再到非洲综合馆、主题馆之城市人馆,最后到世博轴、中国馆底,晚十一时才踏上归程,匆匆而去,每馆前长时间排队等待,几分钟的走马观花,马上盖上此国馆印,又向他馆。但其中也有重点观馆,巴西、美国、非洲综合、各国案例、城市人馆,却是逐一细览。

          了解西方文化,了解现代城市人生活,是我所愿。“Better City Life!”----“城市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人馆对亚非欧各国四个家庭生活、工作、住房、养老等全方位的展示,令人难忘。宽大的场馆,步行浏览,不断转换展示主题。一进门的四幅惟妙惟肖的大型雕塑,配以墙壁上的多媒体介绍,把我国郑州一家市民和其他三国的家庭状况作比较,进而从几方面市我们了解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生活的差异,显示追求现代时尚、崇尚美好生活的意愿。

            美国馆的等候因时晚并不长久,因为排队之余能看到馆边帐篷下舞台上四五位美国青年的狂舞,美丽的女郎竭力甩动棕色长发,急转轻盈的身段,三四名小伙子洋溢着阳刚的健壮和现代自信,或短发,或披肩,踏着激越的鼓点尽情抖动双腿,移动双脚,这种国度特色突显出一种自由、张扬与释放、忘情的现代风范。美国馆分四个展馆,均由一位美国青年先作介绍——自我情况与数字电影内容,大幅的多媒体高清屏幕,令人耳目一新,从儿童、市民、工人到球员科比、国务卿希拉克、总统奥巴马瞬间的自我介绍与评述,突现出美国人民大度、自信、包容、热情和超前等西方文明特质,多角度展现出美国关注儿童与未来、友好的处事理念、高度文明的城市生活,以及对资源、环境和未来的关注等,别具一格。

            中国馆其实是最想观览的,可惜在馆前的高桥上只留了一张影,在馆底的马路边仰望了其高耸恢宏的夜观。也许等待十来个小时,直至关馆也不得深入其里。因为世博的一种使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先让外国友人游览,待他日细细观游吧,这也是中华民族待客的传统和礼仪之尚,无可厚非!

            粮仓、鼎状、中国明清宫殿红,蕴方正、雄伟、宏大、精深之气韵,于古朴中孕现代,在简洁中含多元,彰显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十六字主题,自然成为二百多个场馆之群伦领袖,表明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和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炫耀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腾飞复兴的巨龙气象。十三亿元的投入,十三亿国人的心愿,独特的民族风格造型,使周围的亚洲馆逊色许多。中国国家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将作为永久性建筑保留,使这届空前盛大的世博会永载史册。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大上海其夜景在浦江两岸不同风格造型的世博馆妆点下分外迷人。这不是点缀,更不是装扮,这是自然组合,是造化的构图。流动的浦江上游轮轻渡,江水点亮,异彩翻动,而静态的上海外滩、璀璨的东方明珠塔,于高低的静态中呈现出一种雕塑般的现代美。外滩与世博馆相映成辉,向世界昭示着文明与繁华,预示出中华未来前景的瑰丽。

            大视野、大境界,这才是大上海、大世博、大融合、大气派,真可谓美轮美奂,登峰造极。君不览,实可憾!

            已近午夜,辗转难眠。杭州之训,于教获益匪浅,于学受惠颇深;上海世博之览,于心愉悦,于情激荡,其感弥深。此行不愧,来日定时时缅忆。

                          信笔于二0一0年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杭州上海研修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untqtx.html